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 (186)
报纸 (175)
学位论文 (15)
会议论文 (6)
按栏目分组
秦商文献 (354)
其他商帮 (28)
按年份分组
2018 (25)
2017 (40)
2016 (38)
2015 (25)
2014 (38)
2013 (37)
2012 (25)
2011 (25)
2010 (13)
2009 (18)
2008 (15)
2007 (12)
2006 (10)
2005 (9)
2004 (21)
2003 (10)
2002 (3)
2001 (1)
2000 (2)
1997 (2)
1996 (3)
1993 (1)
1990 (3)
1989 (1)
1987 (1)
1984 (1)
1983 (2)
1980 (1)
按来源分组
聊城晚报 (20)
齐鲁晚报 (13)
襄阳日报 (6)
聊城日报 (6)
齐鲁文史 (5)
人民日报海外版 (5)
南阳日报 (5)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4)
山西日报 (4)
南充日报 (4)
天水晚报 (4)
阜阳日报 (4)
艺术教育 (3)
美术大观 (3)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
戏曲研究 (3)
装饰 (3)
美与时代 (3)
中华戏曲 (3)
三晋都市报 (3)
山西市场导报 (3)
曲靖日报 (3)
洛阳日报 (3)
大河报 (3)
西海都市报 (3)
中华文化画报 (2)
新晋商 (2)
大众文艺 (2)
艺术与设计(理论) (2)
艺海 (2)
华中建筑 (2)
文化月刊 (2)
作文成功之路(高中版) (2)
中原文物 (2)
南阳党史通讯 (2)
山东房地产 (2)
黑龙江史志 (2)
文献 (2)
网络财富 (2)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
赤子 (2)
东岳论丛 (2)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
现代装饰(理论) (2)
美与时代(下) (2)
企业观察家 (2)
戏剧之家 (2)
华夏文化 (2)
艺术探索 (2)
神州 (2)
文史月刊 (2)
商业文化 (2)
躬耕 (2)
史学月刊 (2)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2)
其它 (2)
苏州大学 (2)
晋中日报 (2)
毕节日报 (2)
寿光日报 (2)
中华工商时报 (2)
经理日报 (2)
中国社会科学报 (2)
东方今报 (2)
东昌时讯 (2)
长江日报 (2)
大众日报 (2)
西宁晚报 (2)
襄阳晚报 (2)
河南日报 (2)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1)
大众商务 (1)
文物世界 (1)
山西农经 (1)
山西画报 (1)
大众文艺(理论版) (1)
文史杂志 (1)
映像 (1)
南阳史志通讯 (1)
中州建设 (1)
中州统战 (1)
殷都学刊 (1)
中州大学学报 (1)
中国统一战线 (1)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寻根 (1)
文史知识 (1)
室内设计与装修 (1)
土木建筑学术文库 (1)
东方收藏 (1)
文物建筑 (1)
文物建筑论文集 (1)
电影评介 (1)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1)
山花 (1)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1)
商业2.0 (1)
时代报告(学术版) (1)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旅游纵览(下半月) (1)
人间 (1)
科学与财富 (1)
社会治理 (1)
怀化学院学报 (1)
美与时代(城市版) (1)
文化月刊(文化遗产)(上旬刊) (1)
产业与科技论坛 (1)
协商论坛 (1)
南阳志通讯 (1)
风景名胜 (1)
东方艺术 (1)
青海地方史志研究 (1)
青海师专学报 (1)
古建园林技术 (1)
农村·农业·农民(A版) (1)
内蒙古文物考古 (1)
城乡建设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文物修复与研究 (1)
文明 (1)
晋阳学刊 (1)
时代文学(下半月) (1)
民间法 (1)
山西档案 (1)
档案管理 (1)
摄影世界 (1)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1)
清史研究 (1)
中国名城 (1)
历史研究 (1)
衡水学院学报 (1)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1)
文艺研究 (1)
攀登 (1)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1)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1)
美术教育研究 (1)
美与时代(创意) (1)
青海党的生活 (1)
民族艺术研究 (1)
各界(下半月) (1)
各界 (1)
文摘版(工程技术) (1)
中国标准化 (1)
艺术品鉴 (1)
洛阳建筑装饰 (1)
理论导刊 (1)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发展 (1)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
理财(收藏) (1)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武汉文史资料 (1)
住宅与房地产 (1)
参花 (1)
参花(下) (1)
参花(法制故事) (1)
旅游 (1)
城市史研究 (1)
旅游天地 (1)
扬州文学 (1)
大家 (1)
中国商会 (1)
全球商业经典 (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国际学术研讨会 (1)
第二十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 (1)
“地域中国:民间文献的社会史解读”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十一届中国社会史学会年会 (1)
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 (1)
华中科技大学 (1)
中央美术学院 (1)
西安美术学院 (1)
湖北工业大学 (1)
昆明理工大学 (1)
山东大学 (1)
西北大学 (1)
中山大学 (1)
山东轻工业学院 (1)
东北林业大学 (1)
安徽建筑大学 (1)
河南大学 (1)
聊城大学 (1)
解放日报 (1)
濠江日報 (1)
今日龙泉 (1)
健康报 (1)
杭州日报 (1)
经济日报 (1)
云南法制报 (1)
人民日报 (1)
光明日报 (1)
福建日报 (1)
民主协商报 (1)
山西青年报 (1)
大同晚报 (1)
山西晚报 (1)
苏州日报 (1)
四川政协报 (1)
陕西广播电视报 (1)
西安晚报 (1)
绵阳晚报 (1)
宜宾晚报 (1)
乌蒙新报 (1)
楚天快报 (1)
凉山日报 (1)
楚天都市报 (1)
都市消费晨报 (1)
绵阳日报 (1)
新疆经济报 (1)
昌吉日报 (1)
成都晚报 (1)
凉山城市新报 (1)
各界导报 (1)
咸阳日报 (1)
衡阳晚报 (1)
市场报 (1)
中华合作时报 (1)
河南电力报 (1)
益阳日报 (1)
南阳晚报 (1)
天津日报 (1)
中国建设报 (1)
洛阳晚报 (1)
中华建筑报 (1)
兰州日报 (1)
颍州晚报 (1)
常德晚报 (1)
驻马店日报 (1)
扬州日报 (1)
扬州时报 (1)
联合日报 (1)
香港文汇报 (1)
青海日报 (1)
黄河晨报 (1)
人民法院报 (1)
西安日报 (1)
南都晨报 (1)
十堰日报 (1)
河南商报 (1)
山西商报 (1)
扬州大学报 (1)
新华日报 (1)
相关搜索词
清末民初聊城山陕会馆戏楼墨记研究
作者: 赵玉洁  来源:聊城大学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楼  墨记  山陕会馆  山陕商人  戏曲 
描述:聊城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山西和陕西商人共同建立的。明清时期,山西和陕西的商人组成了商帮外出经商,并沿途修建会馆。目前各地还存在着许多山陕会馆的身影,但并不是所有的山陕会馆都建有戏楼,而聊城的山陕会馆不仅建有戏楼,而且戏楼中还保存有清末民初的大量笔墨记载,这对于我们的研究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很久之前,就已经有学者开始关注聊城山陕会馆以及其中的戏楼建筑,甚至是戏楼后台的墨记资料。前人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但他们主要关注点仍集中在会馆戏楼的建筑、戏楼墨记所见及史料价值上,对山陕会馆戏楼墨记中涉及的剧目的源头、流传原因、具体演出剧目内容以及传播发展和价值保护上,关注的仍然不够。本文将聊城山陕会馆戏楼的墨记作为研究的重点,探索了戏楼墨记的价值,以明清时期山陕商帮的产生作为出发点,剖析了山陕会馆的形成和东线戏路的开辟,以及到聊城经商的山陕商人的由来;再介绍了聊城山陕会馆戏楼的概况、戏楼的墨记,通过戏楼的墨记分析了山陕商人在聊城山陕会馆的戏曲活动以及所记载的剧目,分别按照演出的时间对现存的资料进行再次梳理、对演出的剧种及剧目的故事梗概进行研究叙述、对从戏楼墨记反映出的社会生活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山陕商人在聊城的活动对戏曲传播产生的影响,推动和深化聊城山陕会馆戏楼墨记的研究,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本文分为三章来进行论述。第一章首先对明清时期的山陕商人的出现以及山陕会馆的形成原因进行概述,其次对商人们东线戏路的开辟作整体分析。第二章首先介绍了聊城山陕会馆戏楼的整体概况,然后对清末民初聊城山陕会馆戏楼墨记进行重点研究,按照时间顺序对演出的戏班和演出的剧目进行整理罗列,从中筛选部分有研究价值的传统剧目重点分析,还分析了当时艺人的社会生活现状。第三章以艺人在戏楼上的演出为出发点,分析了戏曲的传播,强调了聊城山陕会馆戏楼墨记的价值。
社旗县山陕会馆景区形象识别系统设计与研究
作者: 冯琳卓  来源:河南大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楼  墨记  山陕会馆  山陕商人  戏曲 
描述:社旗县山陕会馆景区形象识别系统设计与研究
明清山陕会馆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 刘琳琳  来源:安徽建筑大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楼  墨记  山陕会馆  山陕商人  戏曲 
描述:明清山陕会馆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运河文化影响下的聊城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研究
作者: 李正文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运河文化  聊城山陕会馆  建筑装饰 
描述:大运河包括古运河及其他相关人工河道(如古邗沟、三岔河)在内的运河系统,北至北京,南通杭州,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聊城位于山东西北部,运河北段,会通河流经此地,因河运便利,在此处聚集了大量山陕商人,他们为了凝聚商帮力量,加强彼此联系,修建了聊城山陕会馆。聊城山陕会馆是一座集祭祀和会馆于一身的清代建筑群,它坐落于聊城旧城东南部,运河西岸,是运河文化的产物,同时深受运河文化的影响,见证了运河古城的兴衰,呈现出独有的建筑装饰风貌。这所建筑群不仅装饰精美而且承载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运河文化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运河文化视角探究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论文首先对大运河和运河文化进行了概念界定并对运河文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然后通过对聊城山陕会馆中装饰艺术构成的分析探究以及对其装饰题材的分类归纳,总结出整个建筑群落的风格特点、文化内涵,进而结合运河文化,对装饰内涵与运河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梳理,最后提出对山陕会馆建筑装饰传承和发展的方法,并对已有案例进行分析。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整体思路。第二章主要针对运河文化以及运河文化对于聊城地区的影响进行阐释,揭示运河文化的实质和运河文化历史沿革。第三章一方面针对木雕、砖雕、石雕、彩画、楹联装饰构成进行了详细论述,另一方面对整个建筑群落的装饰图案进行了归纳,将装饰图案分为人物故事类、祥禽瑞兽类、花木瓜果类、器物类和图文类为下文做铺垫。第四章通过对山陕会馆建筑装饰风格和文化内涵的阐释,解读运河文化对山陕会馆建筑装饰的影响,总结出装饰构成多层次、装饰题材多层面、时代特征鲜明、“错采”手法别具一格的风格特点。第五章基于对山陕会馆建筑装饰的传承和发展,提出直接引用、拆分重构、异地重置的运用方法,并且结合室内设计和陈设设计的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为传统运用于现代提出新思路,也为运河文化的传承提供新途径。
聊城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研究
作者: 王甘霖  来源:苏州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商业文化  聊城山陕会馆  建筑装饰 
描述:会馆出现于明代前期,兴盛于嘉靖、万历年间,清代中期时最多。山陕会馆是客居异乡的从事商业活动的山陕商人们集资修建的以商业、庙宇、民居功能为主的建筑。为了引起人们的关注,能够拓宽商路、寻求更多商机,山陕商人不惜斥巨资对会馆建筑进行装饰,为行会组织创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和商业机会。在山东聊城古城区南部,京杭大运河河畔,有一座保存完整的清代商业会馆——聊城山陕会馆,他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聊城山陕会馆装饰艺术风格汲取宫廷建筑装饰精华与民居建筑装饰特色,巧妙的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同时,聊城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还包含了多样的地域性特色。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是清代建筑装饰中的代表作,山陕会馆建筑装饰雍容华贵、美轮美奂、独具风格。山陕商人费尽心机对会馆建筑进行装饰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增进商帮与当地经济的紧密关系,更快被异地社会所接纳,更多的得到权贵阶级和普通百姓的信任,为自己在异乡的商业活动保驾护航。
河南“山陕会馆”建筑研究
作者: 于鹏  来源:山东轻工业学院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山陕会馆  地域文化  当代建筑 
描述:在世界经济、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建筑呈现一片趋同的境况。几无差异的摩天大楼,无论是结构形式,建筑语言,还是建筑材质,都是现代文明的直接反映,是建筑文化的时代性表现。城市建筑的这种统一化掩盖了城市应有的地域文化差异。因而,加强建筑的地域文化建设便显得尤为重要。传统建筑是地域文化的缩影,是现代建筑发展的根基与不尽的源泉。会馆类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中少有的民间具有公共建筑功能的建筑类型,堪称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典范。山陕会馆作为秦晋商人联络乡谊、调节商务、囤货修葺、祭祀庆典的办事机构与场所,它在秦晋商人的商业运作、商务管理、乡土文化继承与传播等各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它又是中国会馆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开封山陕甘会馆、社旗山陕会馆、洛阳山陕会馆,是山陕会馆较为集中的河南省内的保存相对完好的三座会馆。这三座会馆建筑形制规范、结构考究,装饰华丽、工艺精湛,尤其是被称为“会馆三绝”的木雕、石雕与砖雕,更是题材丰富、寓意深刻,既充满了深刻的文化底蕴,又突显出古代民间工匠的创作智慧与制作技艺。这些宝贵的建筑艺术财富,当然来源于秦晋地区深厚的建筑文化遗产。其风格的最终形成也是因为进入河南之后,受当地人文的影响,而在秦晋建筑的基础上,吸收了当地建筑文化,从而使山陕会馆既保持着个体特点,又融会了地域文明。在全球化“话语”的影响下,当代建筑淡化了中国建筑和东方文化的主体意识,由此而引发了城市空间和形态的趋同。无论是北京、上海、深圳,还是其他城市等,许多城市建筑都如同出一辙,既没有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子,更看不到不同城市的地域特色。而建筑地域文化的发展并不是一句口号所能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对发展地域文化的要求进行认真的分析体会,做出正确的理解。同时对发展的方法做出科学的探索,求得在当代建筑中体现地域建筑文化的有效途径,从而很好的传承建筑文化。本文以会馆为切入点,对会馆的产生、分布、分类、职能等方面进行了一定阐述;重点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山陕会馆进行了分析;又对例举的山陕会馆与其所在的地方建筑进行比较分析,探寻其间的异同。继而提出了在当代建筑中发展地域建筑文化的观点,并对我国当代建筑现状、地域建筑文化价值进行了阐释,同时提出了在当代建筑中体现地域建筑文化的几个有效途径。论证中,通过技术数据的列举,直观效果的描述,实景图片的展示,来进行分析;并采用比较和例证的手段,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既了解了山陕会馆建筑文化的特点和形成的方法,也探索出当代建筑中地域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深刻认识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推动在当代建筑中传承和发展地域建筑文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山陕会馆戏台演剧研究
作者: 武艳芬  来源:中山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山陕会馆  演出形态  会馆戏台  山陕商人 
描述:对于山陕会馆戏台与戏剧的关系,以前的学者已经有所关注,并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但主要关注点仍集中在会馆戏台的分布、设置与戏剧的传播、发展之间的关系上,对山陕会馆戏台具体的演出状况、演出形态及其演剧功能,关注的仍然不够。故而本文将山陕会馆戏台的演出形态作为研究的重点,分别从演剧的时间、演出的剧种及剧目、演剧的观众群、演剧的经费来源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的考述;在此基础上阐述山陕会馆戏台演剧的功能及山陕商人的活动对戏剧产生的影响;并试图以此为切入点,对商业生态下戏剧的发展状况做一些思考。
明清时期山陕会馆研究
作者: 宋伦  来源:西北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山陕会馆  “馆市合一”  陕商大会  工商会馆  “馆庙合一”  明清 
描述:对明清山陕会馆的研究始终是学术界的一个空白。虽然许檀先生、刘文锋先生的著述有所提及,但都着眼于商业史和戏曲史的角度,并无对山陕会馆的专业研究。研究明清山陕会馆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历史史实和历史过程,不仅对于廓清明清以来产生的商人集团化经营——商帮的运动变化规律,揭示“会馆而知春秋”的历史规律,对于加深工商会馆是中国商人面对15世纪以来商品全球化浪潮所做出的自主创新性制度安排的认识有历史和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加强对我国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兴未艾的会馆进行管理,对于促进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的完善有现实意义,并可以提供有可操作性的经验借鉴。本文采取历史研究与抽象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主要运用实证研究工具对多年搜集到的294所山陕会馆进行历史史象的表述。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抽象研究方法并借助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工具,对明清以来山陕会馆产生的“多种历史因素的综合”以及山陕会馆的功能及其对于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的作用和其本身市场化历史变迁进行分析。以期从史论结合的角度对明清以来的山陕会馆进行全景式分析。本论文的内容按照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逻辑,先全面分析明清以来的山陕会馆的具体史象以及产生原因,和在各...
建筑文化渗透与吸纳——以中原山陕会馆为例
作者: 李健华  来源:山东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山陕会馆  建筑艺术  建筑形制  建筑文化 
描述:明、清建筑可谓中国古建筑的鼎盛之作。作为明、清居住建筑的典范,会馆建筑为古建筑书写了光辉的一页。会馆建筑类型众多,遍布全国,黄河流域多以北方籍会馆为主,其中尤以山西籍的山陕会馆居多。各地的山陕会馆,布局严谨,形制考究,为地方古建筑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以山陕会馆为线索,锁定中原的地域范围,以较为集中的河南省内的山陕会馆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论述。首先以会馆为切入点,对会馆的产生、分布、分类、职能等方面进行了一定阐述:重点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山陕会馆进行了分析;继而对例举的山陕会馆与其所在地的地方建筑进行比较分析,探寻其间的异同。论证中,通过技术数据的列举,直观效果的描述,实景图片的展示,来进行分析;并采用比较的手段,对不同山陕会馆的相关研究要点进行分析。山陕会馆作为秦晋商人联络乡谊、调节商务、囤货修葺、祭祀庆典的办事机构与场所,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经济背景。以秦晋商人悠久的经商传统和商业成就为根基,借助着中国清朝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秦晋商人迅速壮大。从商业运作、商务管理、乡土文化继承与传播等各方面利益考虑,秦晋商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大量会馆。这些山陕会馆不仅实现了其功能价值,而且其考...
社旗山陕会馆建筑空间与形式研究
作者: 李天窄  来源:昆明理工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空间与形式  社旗山陕会馆  建筑文化 
描述:明清时期,交通和经济的日益发达、官员移籍制的产生、科举制度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结构、等级制度和人们行为习俗的变迁。会馆正是这种社会变迁的产物,它是在明代以后才出现的一种建筑类型。社旗山陕会馆,是全国现存80余座同类建筑中首家被国务院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的单位之一,也是迄今河南地区留存规模最大的一座山陕会馆。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历六任皇帝共136年,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完工。据记载,社旗山陕会馆又名“山陕同乡会馆”、“山陕庙”,该会馆是秦、晋商人为叙郷谊、通商情、敬关公、崇忠义、安旅故、商义举所建的商业会馆。为寄托乡思和树立本籍商业形象,山陕商人从家乡的建筑中寻找原型,把会馆打造成寄托思乡之情、弘扬家乡文化的载体,于是这些会馆便留下了他们家乡建筑的烙印。同时,为了与客地文化相融合,在会馆的建筑过程中,使用了大量当地的能工巧匠,所以社旗山陕会馆具有河南当地建筑的技艺特征。此外,该会馆因祭祀关公,在当地也被称作“关公祠”、“山陕庙”,所以它不仅是一座同乡商业会馆,也是一座关帝庙,是庙宇和商馆形式的融合。本文通过对社旗山陕会馆建筑空间与形式的研究,以及该馆与山西民居、山西关帝庙建筑和河南民居、河南其它山陕会馆以及官式建筑的对比分析,得出了社旗山陕会馆多元建筑文化融合的建筑特征和文化内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