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绸之路出土汉文刻本研究
-
作者:
秦桦林 来源:浙江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交流 回流性 丝绸之路 游牧民族 唐代
-
描述:丝绸之路出土汉文刻本研究
-
唐代汉字文化在丝绸之路的传播
-
作者:
郑阿财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汉字文化圈 于阗 高昌 丝绸之路 龟兹 宗教信仰 唐代
-
描述:唐代汉字、汉籍在丝路传布的情形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由于商贸经济、政治、宗教与生活文化等环境,呈现出不同的接受与发展的历程,明显与其现实环境对汉字、汉籍需求的程度成正比。汉字早在汉代便开始传入高昌、龟兹、于阗、朝鲜、日本、越南等地,而后来汉字在这些地区却有着不同的发展。总之,凡官方语言文字与该地区民族语言文字或其宗教信仰使用的语言文字相一致者,汉字传播易于形成文化而长存;而官方语言文字与民众生活使用的语言文字不兼容者,又与宗教信仰使用的语言文字不契合,则其官方语言文字传播的文化不易形成,且难以长存。一旦官方语言文字更替,宗教信仰改变,造成官方语言文字与民众生活使用的语言文字不兼容,汉字文化必定衰落而逐渐消退。但只要当地还有汉人,就仍旧会保留汉字的使用。
-
怛逻斯城与唐代丝绸之路
-
作者:
林梅村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侨 华人 海上丝绸之路 移民
-
描述:怛逻斯城与唐代丝绸之路
-
唐代汉字文化在丝绸之路的传播
-
作者:
郑阿财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汉字文化圈 于阗 高昌 丝绸之路 龟兹 宗教信仰 唐代
-
描述:唐代汉字、汉籍在丝路传布的情形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由于商贸经济、政治、宗教与生活文化等环境,呈现出不同的接受与发展的历程,明显与其现实环境对汉字、汉籍需求的程度成正比。汉字早在汉代便开始传入高昌、龟兹、于阗、朝鲜、日本、越南等地,而后来汉字在这些地区却有着不同的发展。总之,凡官方语言文字与该地区民族语言文字或其宗教信仰使用的语言文字相一致者,汉字传播易于形成文化而长存;而官方语言文字与民众生活使用的语言文字不兼容者,又与宗教信仰使用的语言文字不契合,则其官方语言文字传播的文化不易形成,且难以长存。一旦官方语言文字更替,宗教信仰改变,造成官方语言文字与民众生活使用的语言文字不兼容,汉字文化必定衰落而逐渐消退。但只要当地还有汉人,就仍旧会保留汉字的使用。
-
怛逻斯城与唐代丝绸之路
-
作者:
林梅村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侨 华人 海上丝绸之路 移民
-
描述:怛逻斯城与唐代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陇右段粟特人踪迹钩沉
-
作者:
冯培红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粟特人 聚落 丝绸之路 陇右 踪迹
-
描述:中古时期,中亚粟特人沿着丝绸之路不断东来入华。学界对东迁粟特人及其后裔的聚落分布做过系统梳理,但对陇右段粟特人考论不多,造成了丝绸之路粟特聚落分布在研究上的断裂缺环。陇右东去关中,西通河西、青海,南下蜀中,北达宁夏,是交通枢纽之地,也是粟特人流动经行的必由之所。传世史籍、出土墓志、墓葬文物、石窟题记、敦煌文献及其他各种文物中保留了一些陇右地区粟特人的相关信息,反映出他们在天水、陇西、兰州、河州、成州、西平、廓州等地的聚落分布与生活状况。在这些地方,粟特人及其后裔或定居或经行,或贸易或任官,甚至形成军事武装聚落,也形成了陇西米氏、西平曹氏等郡望,他们成为陇右民众的有机组成部分。
-
丝绸之路续篇:“南京布”的外销
-
作者:
郭卫东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棉布贸易 出口 近代工业 丝绸之路 机器生产 手工纺织 南京布
-
描述:绵延千年古丝绸之路的停歇是中外交通史上的重大事件,南京布这一中国传统手工织布顶级产品的国际流通是传统丝路中断后国人对人类服饰材料的新贡献,反映出棉花替代丝绸的适体功用后世界人们的新选择。在人类穿用史出现重大进步时,中国的传统纺织技术仍然能超前适应,南京布的外销堪称丝路续篇。从为上等人提供华贵锦缎到为一般人提供日常棉料,转折是历史性的。只要是手工制作,心灵手巧的中国人就能够始终居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但到工业时代来临,国人的手工终于不敌西人的机器,中外两维局面改观。
-
怛逻斯城与唐代丝绸之路
-
作者:
林梅村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怛逻斯城 丝绸之路 西突厥遗物 中亚伊斯兰化 怛逻斯之役古战场
-
描述:哈萨克斯坦塔拉兹市地处丝绸之路要冲,古称“怛逻斯”。公元5世纪,粟特人建怛逻斯城,后来成为西突厥领地。唐朝称霸中亚后,在七河流域所设最远的羁縻州就在怛逻斯城,后为突骑施可汗占据。8世纪,突骑施的兴起,客观上为唐朝在西方建立了一道军事屏障,对遏止阿拉伯帝国东侵至关重要。然而,唐高宗却自毁长城,多次向突骑施汗国发动战争,导致安西四镇不得不直接面对来自黑衣大食的军事威胁。751年的怛逻斯之役,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兵败大食。对古代中国来说,怛逻斯河简直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可谓汉唐王朝国力向西发展的极点。
-
唐代汉字文化在丝绸之路的传播
-
作者:
郑阿财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汉字文化圈 于阗 高昌 丝绸之路 龟兹 宗教信仰 唐代
-
描述:唐代汉字、汉籍在丝路传布的情形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由于商贸经济、政治、宗教与生活文化等环境,呈现出不同的接受与发展的历程,明显与其现实环境对汉字、汉籍需求的程度成正比。汉字早在汉代便开始传入高昌、龟兹、于阗、朝鲜、日本、越南等地,而后来汉字在这些地区却有着不同的发展。总之,凡官方语言文字与该地区民族语言文字或其宗教信仰使用的语言文字相一致者,汉字传播易于形成文化而长存;而官方语言文字与民众生活使用的语言文字不兼容者,又与宗教信仰使用的语言文字不契合,则其官方语言文字传播的文化不易形成,且难以长存。一旦官方语言文字更替,宗教信仰改变,造成官方语言文字与民众生活使用的语言文字不兼容,汉字文化必定衰落而逐渐消退。但只要当地还有汉人,就仍旧会保留汉字的使用。
-
丝绸之路续篇: “南京布”的外销
-
作者:
郭卫东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棉布贸易 出口 近代工业 丝绸之路 机器生产 手工纺织 南京布
-
描述:绵延千年古丝绸之路的停歇是中外交通史上的重大事件,南京布这一中国传统手工织布顶级产品的国际流通是传统丝路中断后国人对人类服饰材料的新贡献,反映出棉花替代丝绸的适体功用后世界人们的新选择。在人类穿用史出现重大进步时,中国的传统纺织技术仍然能超前适应,南京布的外销堪称丝路续篇。从为上等人提供华贵锦缎到为一般人提供日常棉料,转折是历史性的。只要是手工制作,心灵手巧的中国人就能够始终居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但到工业时代来临,国人的手工终于不敌西人的机器,中外两维局面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