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论我国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地方立法的完善
作者: 方雅然  来源:暨南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公众参与  地方立法  文化遗产保护 
描述:作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线性文化遗产,丝绸之路的保护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其沿线城市的地方。本文从我国各地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立法的效力层级、政府角色定位、相关部门的职责协调、遗产保护范围的界定、经费保障、专家与公众参与的程度、法律责任等方面综合考察相关立法的现状与特点,并结合相关文化产业方面的配套制度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对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国际公约的要求,分析我国现行相关地方立法存在的不足;接着从立法理念、立法权限与层级、立法程序等方面分析影响我国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立法质量的原因;最后结合我国国情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丝绸之路专项保护立法工作的关注,通过法制化的手段来协调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完善我国文化遗产地方立法的内容和程序。
夏季亚洲高空急流南北偏移与丝绸之路遥相关
作者: 洪晓玮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公众参与  地方立法  文化遗产保护 
描述:夏季亚洲高空急流南北偏移与丝绸之路遥相关
丝绸之路的民族融合与定位
作者: 刘庆柱  来源: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民族融合  丝绸之路  国际交流  文化遗产保护 
描述:"丝绸之路"之名最早出自19世纪德国学者李希霍芬(F.vonRichthofen)的《中国》(1877年出版)一书.他将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又称"河间")以及印度的丝绸贸易路线称为Seidenstrassen.英文将其译成"Silk Road",中文译为"丝绸之路".1910年德国学者阿尔巴特·赫尔曼(A.Herrmann)在其出版的《中国和叙利亚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又作进一步的阐述,并将丝绸之路延伸至叙利亚.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有四条:"草原丝绸之路"、"沙漠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与"西南丝绸之路"现在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丝绸之路属于"沙漠丝绸之路",即一般所说的"丝绸之路"。"沙漠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古代中国走向世界,西汉王朝外交家、政治家通过走向世界、了解世界,"丝绸之路"同时也使世界走进中国。其中"草原丝绸之路"的东北亚地区、"海上丝绸之路"的东南亚地区,均建立了与汉王朝及其以后历代王朝的密切关系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基因。文化遗产是人类"记忆"的物化载体。文化遗产的利用是其自身属性所决定的。文化遗产的利用必须以有效保护为前提,这是文化遗产的自身特性所决定的,这个特性就是其"不可再生性"。
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困境与合作研究
作者: 刘珺 郝索 余洁  来源: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区域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描述:丝绸之路跨国申遗项目已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带来新的契机,同时也为巩固中国同沿线国家的深化合作提出挑战。因此,通过明晰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和中亚段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深入剖析现存的文化遗产保护困境,进而提出构建完善规范的法制体系、保护为先协调综合效益、建立合理灵活的融资机制、旅游先行带动文化产业等有效举措,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遗产保护的提升和优化。
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困境与合作研究
作者: 刘珺  来源:管理科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区域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描述: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合作的基础与路径研究”(14AJY02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丝绸之路视域下西部生态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互动机制研究”(14BGL165)
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困境与合作研究
作者: 刘珺 郝索 余洁  来源: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区域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描述:丝绸之路跨国申遗项目已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带来新的契机,同时也为巩固中国同沿线国家的深化合作提出挑战。因此,通过明晰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和中亚段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深入剖析现存的文化遗产保护困境,进而提出构建完善规范的法制体系、保护为先协调综合效益、建立合理灵活的融资机制、旅游先行带动文化产业等有效举措,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遗产保护的提升和优化。
考古发现中的古代丝绸之路基层社会根柢——管窥丝绸之路古今共同发展与共同价值
作者: 刘海旺  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明古国  基层社会  考古发现  共同价值  古代中国  交通道路  “丝绸之路”  文化遗产保护 
描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缫丝、纺织丝绸的文明古国。自汉代开始,古代中国的丝绸大量运销至西亚和欧洲。1877年德国学者李希霍芬(Richthofen)将中国与亚欧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近年来,中国与丝绸生产及丝绸之路相关的一些考古发现和文化遗产保护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古今共同发展与共同价值。
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机制的可行性研究——基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视角
作者: 林蓁  来源: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公约》 
描述:海上丝绸之路曾经是世界上最为繁忙的航道之一,留下了数不胜数的珍贵的文化遗存。如何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所有国家所面临的共同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了解东南亚国家的相关法律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在本领域开展合作的先决条件。论题分别对处于不同水域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机制进行分析,主要从相关国际法规则和国内立法入手,探讨各国就此展开合作的法律基础及针对处于不同水域的文化遗产提出可采取的保护措施和合作模式。
西北五省(区)联合成立“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联盟”
作者:暂无 来源:西部大开发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匠  合成  丝绸之路  西北  联盟  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描述:丝绸之路是目前全世界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线性世界文化遗产。做好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意义重大。为充分彰显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6月9日,由陕西省文物局倡议,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北五省(区)文物局共同支持建立的全国首家“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联盟”在陕西韩城宣布成立。
夯实海上丝绸之路基础
作者: 赵一飞  来源:经济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匠  合成  丝绸之路  西北  联盟  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描述:作者赵一飞系《完善我国海洋法律体系研究》国家课题组成员、上海交通大学中美物流研究院院长助理、安泰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历史回眸 在国际贸易发展中,国际航运业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历史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在中国,早有徐福及之前的大陆与东瀛诸岛之间的贸易,后有郑和到南亚乃至东北非间的航路;在地中海,北非与欧洲大陆之间的贸易早已记载于古埃及和古希腊的文字之中;在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同样有着大量的历史记载,描述各地之间的贸易与船舶运输的形态。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