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丝绸之路西段历史研究 兼论沿途民族迁徙及国家关系
作者: 赵汝清主编  来源: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亚洲  地点:  研究)  年代:  丝绸之路(学科:  民族迁徙(学科:  研究  古代) 
描述:丝绸之路西段历史研究 兼论沿途民族迁徙及国家关系
谱牒文献在南方丝绸之路研究中的价值
作者: 吴穹  来源: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谱牒  人口迁徙  民族交流  南方丝绸之路 
描述:在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中,谱牒文献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举例说明谱牒文献在考察人口迁徙、民族交流、宗教信仰变化、交通等诸方面的价值,拟对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呈现一种不同的思路。
前丝绸之路的诞生:欧亚草原与中国西北的族群迁徙与交互
作者: 李水城  来源:北京论坛(201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变化中的价值与秩序:文明传承与互动视角下的“一带一路”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前丝绸之路  中国西北地区  欧亚草原  交互  迁徙 
描述:公元前4000年前后,来自中亚哈萨克斯坦南部和乌拉尔山西侧的部分印欧语系的族群开始向西伯利亚一带迁徙移动。与此同时,地处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族群也开始四外扩散,尤以向中国西北地区的迁徙规模最大,时间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
作者: 郭建伟  来源:《IMI研究动态》2017年下半年合辑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前丝绸之路  中国西北地区  欧亚草原  交互  迁徙 
描述:郭建伟行长在演讲中提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联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加快推进,将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贸易计价结算、项目融资与直接投资、货币互换等方面的机遇。
赵丰:建立丝绸之路国际文物科技联盟参与“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建设
作者: 赵丰  来源:中国博物馆通讯(2017年03月总第355期)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前丝绸之路  中国西北地区  欧亚草原  交互  迁徙 
描述:丝绸之路不仅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世界文化遗产,今天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础。中国的文博界对于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虽然不是因为"一带一路"战略而启动,但在丝绸之路成为世界遗产和中国提出"一带一路"设想后充分发力。文化部公开发表
古蜀地丝织匠人之流动——兼论古蜀丝织技术在南方丝绸之路中的传播
作者: 林开强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流转迁徙  丝织匠人  南方丝绸之路 
描述:古代织锦蜀匠人们在流转迁徙活动中,将蚕桑织锦技艺推广至南方各地,在我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经济贸易活动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代巴蜀丝织技术积累时期,中原匠人流入与古蜀地蚕桑丝织本土技术融合与提高
古蜀地丝织匠人之流动——兼论古蜀丝织技术在南方丝绸之路中的传播
作者: 林开强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流转迁徙  丝织匠人  南方丝绸之路 
描述:古代织锦蜀匠人们在流转迁徙活动中,将蚕桑织锦技艺推广至南方各地,在我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经济贸易活动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代巴蜀丝织技术积累时期,中原匠人流入与古蜀地蚕桑丝织本土技术融合与提高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对民族格局与人口迁徙的影响
作者: 刘卫宁 房全忠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民族融合  人口迁徙  民族格局 
描述: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时代特征。丝绸之路随着人口迁徙而形成的文化迁移与变迁,成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民族格局的重要因素,丝绸之路经济带传承古丝路的文化多样性与融合性,因而通过"文化涵化"现象与"文化内化"现象对其民族关系进行解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人口迁徙受到经贸、自然、区域安全与稳定等多因素的影响。
丝绸之路绘事录
作者: 徐建融  来源:检察风云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族大迁徙  亚欧大陆  欧亚大陆  中华文明  “和而不同”  敦煌艺术  “丝绸之路”  “天下为公” 
描述:早已横亘在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贸易之道——丝绸之路,其背后反映着贸易大交流、民族大迁徙、文化大融合、文明大发展那内容极为丰富的年代。以长安为起点,敦煌为中枢的“丝绸之路”,横贯欧亚大陆。极盛于中国
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作者:暂无 来源:世界遗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希霍芬  文化重心  历史地理学家  民族迁徙  海上丝绸之路  静海寺  北庭故城  洛阳城  历史时期  古代中国 
描述: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贸易线路,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然后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延伸,抵达中亚,再穿过中亚、西亚和南亚,最终到达非洲和欧洲。在形成之初,这条商路的功能之一是丝绸贸易,反映了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正因为此,19世纪70年代德国历史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作为丝绸之路文化线路的一部分,"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7世纪古代中国通过海上线路,与亚、非、欧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等方面进行跨文明、跨文化的交流之路。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