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商市场之手携帮扶之手
-
作者:
柴骥程 姚玉洁 李嘉 来源:大陆桥视野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浙商 生产要素 市场经济 成功经验 对口帮扶 经济合作 市委书记 省委书记
-
描述:四川省南充市是浙江省的对口帮扶地区,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与南充市委书记王宁有这么一段对话,习近平:救济式帮扶的作用是有限的,我们要在相互合作中寻求生产要素的优化,在政府的帮助下实现帮扶和经济合作的互利
-
2016淮北食博会“活色生香”淮北市委书记肖超英亲切会见徽商传媒总编辑韩新东
-
作者:
梁爽 来源:徽商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徽商 中国商业联合会 食品工业协会 市委书记 传媒 淮北市 市人民政府 总编辑
-
描述:4月21日至23日,由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淮北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支持,淮北市相山区承办的2016淮北食品工业博览会(简称食博会)盛大举行。
-
宣城市委书记韩军会见徽商传媒总编辑韩新东
-
作者:
陈浩 来源:徽商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韩军 徽商 宣城市 市委书记 传媒 人大常委会主任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总编辑
-
描述:在全省上下掀起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之际,11月21日,中共宣城市委书记、宣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韩军会见了来宣城采访调研的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徽商传媒总编辑、徽商全球理事会秘书长韩新东一行,双方就宣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部署安排、新时代下宣城经济社会发展新任务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
打开山门迎浙商:张家界市与《浙商》杂志达成战略合作
-
作者:
姚恩育 来源:浙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招商引资 张家界市 杂志 邀请函 战略合作 市委书记 山门 《浙商》
-
描述:“我们欢迎浙商到张家界投资,张家界人民将以开放、包容的心,敞开胸怀,招商引资,招财引智。”4月20日,张家界市市委书记胡伯俊在杭州西子湖畔通过《浙商》杂志向浙商发出了邀请函。风和景明的杭州给胡伯俊留下了深刻印象,杭州乃至浙江活力涌动的经济腾飞更是令他称道。
-
徽商系列报道凤还巢:安庆市委书记虞爱华:安庆“引凤”不拼政策拼服务
-
作者:
金海 姜朝洋 来源:徽商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徽商 安庆 招商引资 行政审批 服务 系列报道 政策 市委书记
-
描述:“拼政策是下策,拼服务是要务。安庆招商引资不拼政策拼服务。我们就是要打造全省行政审批‘项目最少、时间最短、收费最低’的城市。”
-
《浙商》的文章有深度
-
作者:
杨荣 来源:浙商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章 自杀 温州 杂志 企业家精神 消息 市委书记 《浙商》
-
描述:。当地自杀的传言甚嚣尘上?文章提到众多离世前细节,可略微推测出他的内心挣扎与困境: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曾说,企业家自杀是企业家精神体现。
-
浙商的三个发展阶段
-
作者:暂无 来源:浙商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章 自杀 温州 杂志 企业家精神 消息 市委书记 《浙商》
-
描述:浙商的三个发展阶段
-
广东浙商热议:深圳迈入大特区时代
-
作者:
朱健 来源:浙商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2010年 批文 区时 印刷厂 市委书记 深圳特区 一体化 市政协
-
描述:从1980年到2010年,深圳特区步入"而立之年",多年的扩容梦想终于成真."特区内外一体化方案已经获批,国家的批文已经在印刷厂了."在5月底的深圳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上,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自爆猛料".
-
浙商二代拒绝接班 民营企业传承遭遇瓶颈
-
作者:暂无 来源:就业时报精选本·大众致富指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2010年 批文 区时 印刷厂 市委书记 深圳特区 一体化 市政协
-
描述:文/敏欧 据《今日早报》报道,超过50%的民企二代不愿意接班,30%的一代浙商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来继续自己的产业。 数据是枯燥的,但对于正处于民企接班高峰期的浙江来说,这样的数据显然变得有些残酷。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对于家族企业众多的浙江民企来说,接班显然是家事。因此,这一枯燥而冷酷数字背后肯定有很多不同的故事。 日前,记者就深入浙江省的金华、台州、温州等地,对一些不愿意接班的民企一代和二代个案进行了解读。 众多处在产业链最低端的民企二代更倾向不接班。 一代说只盼孩子找份安定工作 陈国标是义乌一家五金加工厂的老板,虽说这个五金加工企业的利润并不高,但陈国标在这行做了25年多,从只有五六个工人的家庭作坊,变成了上百人的工厂,每年工厂的净收入在200万元以上。 陈国标说,五金加工、塑料等这些行业,利润还是有的,就是相对辛苦一些,每天起早贪黑这是必然的,跟其他一些赚钱快的行业没办法比。 “现在我们年纪也大了,眼睛也花了,五金和模具这类精确技术越来越难把握。最关键的是业务量一直稳定在一个水平,需要有人去开发市场,而我们已经吃不消去开拓了。”陈国标对自己的现状很坦然。陈国标举了一个身边的例子,跟他早年差不多同时办厂的一个老板,把孩子在身边带了五六年,如今接上班了,父子一起生产类似豆浆机等小家电,光一年的产值就可以超过1000万元。 陈国标虽然很羡慕别人,但对他的儿子却要求完全两样。他儿子去年从杭州的某大学毕业,没有在外面找工作,直接回到了义乌老家。陈国标的要求只有一个:不求他出去赚钱,但必须在家里安心复习考公务员。 “不是非考公务员不可,比如进一些国家事业单位,或者读研究生都行。我不希望他继承我的事业,这一行实在太辛苦了,而且以后未必一定能做得起来。我赚来的钱已经够他用了,所以只希望他能找一份安定的工作。”陈国标说。 孩子心眼高不喜欢老行当 这样的情况并不只是在五金加工行业。何先生是义乌最早涉足模具行业的人,谈到这个行业第二代子女接班的问题,他是叹息重重。 “现在的子女,愿意继续接班做下去的几乎没有。因为模具行业是做手艺的行业,干的活都是脏活累活。我们当年都是做学徒,跟着师傅一点点地学手艺,现在的孩子也没有学这个专业的,所以都不愿在自家的小厂里继续做。” “模具制造业其实是个相当稳当的行业,只要肯实干实做,每年赚个几十万根本不成问题。但是义乌的模具行业规模不大,小商品行业又那么发达,因此下一代转行的特别多。” 子女不愿接班,父辈们也无可奈何,自己没到退休的年纪,厂子得自己撑着。 而说到子女的未来,尤其是自家的孩子,何先生的口气透出了一点无奈:“模具这一行当又脏又累的,常年要在车间里,而赚的钱也不是特别多,属于稳扎稳打的那种,孩子们心眼高,根本不会愿意接我们的班再继续干下去。” “我从来没强制要求孩子再来从事这个老行当。他若要是能在其他行业混出一片天来,我肯定是非常支持。我话也说明白了,发展的平台也会给你搭,孩子能混成啥样,就看他自己了。”对于孩子未来的选择,何先生的态度非常开明:只要能成就一番事业,无论什么行业自己都会支持。 但是,自己的孩子成天闲在家中不去谋出路,这让何先生非常苦恼。“天天在家待着,不是上网看电视就是打篮球。我和他开玩笑说过,你这么喜欢打篮球,如果能打成乔丹那样,父亲我肯定也会全力支持你的。像你这么成天窝在家里,连老婆都讨不到。” 二代说不喜欢呆在小城市 在众多台州和温州中小型企业中,接手父辈企业的现象还是很多的。他们很多人给记者的回答就是:“怎么办呢,毕竟是家族企业,最后肯定还是最亲信的人来接手。”他们的回答多多少少有些无奈的口气。 但这几年民企二代不接手父辈企业的现象开始出现,很多1985年左右出生的民企二代都刚从国外念完大学回来,有些选择留在国外继续深造,有些回来后,认为自己对新行业更感兴趣。 比如记者接触到的王学林,是台州大型医药企业总裁的长子,在澳大利亚呆了四年后,虽然老爸给他在那边买房又买车,给他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四年之后他还是选择回到中国,和几个好朋友在杭州开起了环保产品公司。 他告诉记者:“父辈的创业都很辛苦,他们积累到今天有很多的资源,就是亏在那个年代没有很好的教育环境,所以有些事情的价值观和我们存在差异。我希望能在父辈的企业基础上,然后再结合他们拥有的人脉关系,发展更新的产业,这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王学林在采访中还提到:“(不想接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希望开拓更大的领域,不希望自己未来在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小的城市呆着,大城市的社交圈子,生活方式都会不一样。在我看来,赚钱是一回事,追求良好的生活品质,比什么都重要。” 接班显得自己太没用 小余,一个性格豪爽的男青年,虽然显得非常老成,但他的实际年龄才24岁。认识他的人知道,他的父母是义乌最早的一批创业者,生产挂历等产品,在义乌年画挂历市场也称得上是佼佼者。 认为自己不是读书料的小余,高中没毕业便去了上海当兵,2年后回到老家义乌。“自己文凭不够,进不了好的单位,上班收入也不高;从个人性格来说,我不喜欢上班,适合经商,家里人都是做生意的,从小耳濡目染。” 迷惘了一阵子的小余,打算走商业道路,但他并没有选择在自己父母的企业上班或接班,有志气的他决定自己去开创一片天地。“接父母的班,感觉自己太没用了。父母的事业是他们的,自己就是靠自己的。”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父亲的厂子干看不到希望。小余说,父母那个行业没前途,生意不是很好,他们也希望小余能另起炉灶。对他来说,选择父母那个行业,也并不是很划算,因为投资风险和利润不成比例。 一个偶然的机会,小余听说布艺工艺品销量很好,便带着父母给的30多万元起步资金,开始进军布艺工艺品。半年后便连本带息共40多万元全部还给了父母,其中10万元还是自己主动给的。 至今短短三年工夫,在和叔叔阿姨辈竞争的同时,身边不少同业都亏损的情况下,小余的企业却如离离原上草.欣欣向荣地发展着,他建立了自己的品牌,打开了国内外市场。几十个人的企业,如今的年产值已到几千万元,超过了父母企业的产值,成为义乌同业中做得最好的企业之一。小余拿着自己挣的钱,买了车子,娶了老婆,让家人引以为豪。 小余认为,是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和教育,促使自己走到今天的,他现在的心愿是赚很多钱,让身边的人过得更好。“以后我会换别的行业,现在就想换成更赚钱的行业。在我有精力的同时,希望自己能搞几个产业:如果没有精力,我会砍掉收益不好的产业。大企业家都是专门换行业的,拿得起放得下。”小余说。 评论:浙商二代不愿接班未必是坏事 在政府看来,超过50%的民企二代不愿接班事关民企的生死存亡,因而会直接影响到当地的GDP.故甘冒非议也要出钱培训民企二代。其实,50%浙商二代不愿接班并不见得都是坏事。 在这个问题上,政府有点想当然了,以为企业也像国家政权,只要能维系“子承父业”的传统,就难保证江山永固。其实不然,就像政权世袭不能保证江山永固,企业世袭也不能保证生命常在。一个不称职的继承人可以断送一个政权,一个纨绔子弟也可以毁掉一个企业,民企二代中良莠不齐,让素质不高的“富二代”接班后果可想而知。即使100%的”富二代”接过父辈的班,也不能确保民企的持续发展。皇帝不急太监急,30%的一代浙商还不愿意孩子接班呢,政府着什么急呢? 相反,我倒更愿意将此看做是一种实现民企转型升级、改变企业经营机制的契机。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浙江民企大多短命。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在06年11月5号闭幕的“第4届中国(浙江)民营企业峰会”上透露,该省民企的平均寿命仅为7年。(据《东方早报》)短命的主要原因由企业的性质所决定,即浙江的民企大多是家族企业,其管理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