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 (6)
按栏目分组
秦商文献 (6)
按年份分组
2018 (1)
2017 (1)
2016 (3)
2015 (1)
按来源分组
美术观察 (1)
走向世界 (1)
新华文摘 (1)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1)
读者欣赏 (1)
黑龙江民族丛刊 (1)
相关搜索词
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新思路
作者: 张春敏  来源:黑龙江民族丛刊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对外交往的主动性  总体思考 
描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作为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具有全局性、漫长性和综合性等特征。为了提高战略实施效果,必须转变思路。包括思维上从经济至上转变为总体思考,在确立对外基本交往原则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推进;在态度上要从被动性交往转为主动性交往,知己知彼,从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到经济结构等方面,明确"己"与"彼"的长与短;在实施上从行政推进转变为以点成线,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以及项目的"点"的作用,逐步形成制度、组织等更大的节点,把战略的实施范围和广度由小区域内的经济带扩展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大区域。
海上丝绸之路千年兴衰史
作者: 张文强  来源:读者欣赏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印度洋  东南亚  波斯湾  贸易商  海上丝绸之路  东南沿海  对外交往  航海技术 
描述:“陆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同时,海上也有一条“丝绸之路”通往世界。在前者不断衰落的过程中,随着国内造船及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海上的贸易商路逐渐上升为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据《新唐书》记载,当时东南沿海有一条通往东南亚、印度洋北部诸国,红海沿岸、东北非和波斯湾诸国的海上航道,即“广州通海夷道”,这大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
丝绸之路的缘起与中国视角
作者: 刘迎胜  来源: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代文明  地理距离  青藏高原  两河流域  丝绸之路  中国文明  中国视角  对外交往 
描述:中国以外古代文明中心中的三个,即尼罗河中下游、两河流域与印度河古文明之间,因地理距离较近,一直往来不断。但中国文明所在东亚大陆,东临大海,西为荒漠,北接草原,西南为青藏高原,实际上处于相对较为封闭的地位,与其他文明中心的交往,无论循海路还是陆路,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资源均极为巨大。由此论述对外交往对古代中国的必要性、发展远距离对外交通的可能性、历史上的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总结古代中国人民化不利为有利,对丝绸之路发展作出的贡献。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
作者: 马建春  来源:新华文摘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代文明  地理距离  青藏高原  两河流域  丝绸之路  中国文明  中国视角  对外交往 
描述: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
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浪迹
作者: 韩海燕 吕建军  来源:走向世界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路  历史故事  对外交往  鸦片战争 
描述:相对于大漠孤烟、丝绸茶马的历史故事,波澜壮阔、琳琅满目的古老记忆似乎也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自1887年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正式使用“海上丝路”这一名称以来,几乎举世公认,是“沙漠之舟”和“沧海之舟”共同承载了中国2000多年对外交往的厚重历史。而这条始于秦汉的海上“丝绸之路”由于时代的变迁,自1842年鸦片战争开始后就走到了尽头,留给后人的则是一个又一个谜团,今天正等待着我们去揭开一个个谜底。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刘迎胜访谈
作者: 孟繁玮 缑梦媛  来源:美术观察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学历史  南京艺术学院  特聘教授  文明发展  副教授  清华大学  对外交往  “丝绸之路” 
描述:倪玉湛(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刘老师您好,首先请您以“丝绸之路”为例,谈谈对外交往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刘迎胜(原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清华大学国学院特聘教授):以我个人的理解,“丝绸之路”这个概念是指人类不同民族之间远距离的跨文化的交往。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本人倾向于将中国与其东亚邻邦,比如朝鲜、日本、琉球和越南等国的往来排除在“丝绸之路”之外的。当然异域文化例如佛教经由中国传至上述地区,及越南等国在东西海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