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州盐商建筑》昨首发
-
作者:暂无 来源:扬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贸易通 商帮 陕商 陕西人 明清时代 明清之际 陕西商人 商品经济 当铺 明清时期
-
描述:《扬州盐商建筑》昨首发
-
《扬州盐商建筑》上书架
-
作者:暂无 来源:扬州晚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贸易通 商帮 陕商 陕西人 明清时代 明清之际 陕西商人 商品经济 当铺 明清时期
-
描述:《扬州盐商建筑》上书架
-
为了《扬州盐商》的拍摄
-
作者:暂无 来源:扬州晚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贸易通 商帮 陕商 陕西人 明清时代 明清之际 陕西商人 商品经济 当铺 明清时期
-
描述:为了《扬州盐商》的拍摄
-
扬州盐商,扬名四海
-
作者:暂无 来源:扬州晚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贸易通 商帮 陕商 陕西人 明清时代 明清之际 陕西商人 商品经济 当铺 明清时期
-
描述:扬州盐商,扬名四海
-
致敬丝绸之路文化
-
作者:
姜志燕 来源:中华民居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沙漠腹地 商帮 风景照片 董浩 你我 少数民族风情 库木吐喇石窟 三十六 中华民居 考古发掘
-
描述:从“一带一路”规划出水后,我们就筹划做一期西域的选题。关于经济、发展种种我们且不说了,只想说说西域悠远的文化和古老的记忆。因为,它们依然那么辉煌,时时潜入你我的梦境,让我们心生敬意和企慕。本期专题《丝绸之路上的乡愁》从策划到完成,用了一个月之久,其间过程可以用“艰难”来形容。西域三十六国资料的缺乏;古国遗址大部分地处沙漠腹地,图片的稀缺;丝绸之路上的商帮后代寻找难度大等
-
丝绸之路的植物
-
作者:
邱杨 付雪航 吕慧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沙漠腹地 商帮 风景照片 董浩 你我 少数民族风情 库木吐喇石窟 三十六 中华民居 考古发掘
-
描述:苜蓿 苜蓿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栽培历史最古老的牧草,有着“牧草之王”的美誉。每到夏初时节,根系发达、茎高尺余的苜蓿草,便在光滑细致的茎梢处,悄悄开出紫色的簇状小花,结出如螺旋般的果实和似肾形的种子。这种最早被人类驯化的饲料作物,起源于古代波斯。直到公元前500年波斯入侵希腊,士兵们用苜蓿喂战马和骆驼,才把苜蓿种子传入希腊。
-
失落的秦商
-
作者:
陈忠海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农氏 商帮 知名度 先秦 商业活动 失落 《周易》 电视剧
-
描述:前不久,一部名为《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电视剧重新唤起了人们对秦商的关注。作为曾经的“商帮之首”,秦商创造出了许多繁荣和辉煌。从先秦到晚清,秦商一直处在商业活动的显著位置上,但为何后来的知名度并不那么高了呢?行走丝路秦人善经商,根据《周易》的记述,在神农氏时期,即“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那时出现了最早的集市,主要集中在以今陕西岐山为中心的关陇一带。
-
试登秦岭望秦商:“秦商”掠影
-
作者:
付渊 来源:全球商业经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市场网络 日中为市 华夏文明 秦、汉 商帮 山陕会馆 陕西人 《资治通鉴》 三原 秦商
-
描述:陕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和黄土高原孕育了中华民族最初的农耕文明。历史上有十三个王朝曾先后在此建都,正如《资治通鉴》有云"关中沃野富饶、乃帝王之居"。从神农氏"数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财,日中为市,交易而退"起,陕西商人就以崭新的面貌登上了商品经济舞台,并在周、秦、汉、唐数千年的岁月里,以"帝都商人"的姿态,用中国的丝绸、瓷器征服了波斯、大秦,丝绸之路的繁华图景中总少不了陕商的身影。宋之后,中国经济中心向东南移动,曾经是全国经
-
搭建秦商交流平台抱团发展共同进步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商会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市场网络 日中为市 华夏文明 秦、汉 商帮 山陕会馆 陕西人 《资治通鉴》 三原 秦商
-
描述:搭建秦商交流平台抱团发展共同进步
-
大商载德:陕西商人的经营艺术
-
作者:
贺佳 来源:商业文化:学术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商帮 道德 商业形象 经营特色
-
描述:崛起于明初、鼎盛于清代、衰落于近代的陕西商帮,在明清时期陕西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显要的地位。五百年的贸易通商实践,使他们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经营之道。本文认为,明清陕商经营艺术的形成是陕西商人继承前人而又有所发展的结果。陕西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秦人诚实、勤劳、敢于冒险等人格特性;陕西悠久的商业传统对陕西商民亦有潜在影响,此二者构成了明清陕商经营艺术的人文地理渊源。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陕商经营艺术的形成,与明清陕西商人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内在的关系。明清陕商经营艺术是陕商留给我们的宝贵历史遗产,它对发展陕西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