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效应研究
-
作者:
张海涛 来源:吉林大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区域经济一体化 经济发展 空间溢出效应 交通基础设施
-
描述:丝绸之路经济带自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国内外各级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新形势下对如何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推进区域间互联互通、提升区域合作水平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交通基础设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已有研究表明交通基础设施会对经济增长和区域一体化产生影响。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通过提升区域间的通达性、加速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促使经济活动重新配置等方面对该地区和邻近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改善交通基础设施通过降低区域间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可能会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一带一路”和互联互通战略背景下,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效应进行研究,为政府进行投资和布局方面的政策制定,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证支持,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研究,多是从宏观战略上着眼,围绕战略本身的意义、总体实施进展、面临的国内外挑战和前景等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和阐述,定量的实证分析相对较少。本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为研究对象,梳理了沿线国内外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情况,对交通基础设施与空间溢出、区域一体化系统地展开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填补了相关研究空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为我国提供相关经验借鉴。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于相关理论构建理论分析框架,详细阐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空间分布的相互作用机制;第二,介绍丝绸之路经济带各条线路跨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说明对国内开发开放布局的影响;第三,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沿线交通基础设施时空演化并对沿线三个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分布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第四,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三条线路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第五,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第六,用边界效应模型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区域一体化程度及交通基础设施对一体化的影响。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为:第一,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种交通基础设施的存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快速提升。但三条线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同时,三条线路的东中西段交通基础发展也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东部较为发达而中西部较为落后。第二,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地级市耦合协调度水平较高,而且较为均衡,领先于其他经济走廊所涉城市。新亚欧大陆桥由东至西横跨整个中国,在交通和城市化协调发展上明显东部地区要好于西部地区,协调度从东至西逐渐降低。中国中南经济走廊沿线城市协调性处于勉强协调的阶段,耦合协调程度较低。第三,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具有显著的外部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对该地区和临近地区的区域经济增长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三条线路中各种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效应都存在着差异,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偏低,中蒙俄经济走廊高速公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强。第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有积极的影响,沿线不同区域和不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促进程度也是不同的。具体而言,普通公路比高速公路的促进作用更强,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一体化的促进程度最低,其高速公路对区域一体化的影响甚至是负的。
-
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研究
-
作者:
刘胜君 来源:吉林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区域经济合作 新疆 核心区
-
描述:作为联通亚非欧三大洲、历史影响深远的东西方商贸和文化交流通道,丝绸之路是全世界的一份宝贵财富。随着近年来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尤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提出,丝绸之路的新时期发展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处于丝绸之路关键位置的新疆,被国家正式确定为核心区之后,如何建设核心区成为重大课题。对其规划和实施进行探讨具有战略理论研究、破解实践难题等多方面价值,探索深度会很大程度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效果。本文对核心区建设的研究思路,是从国家对新疆总体地位的定位(核心区)出发,基于次区域经济合作理论、国际产业转移理论、增长极理论和梯度理论,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对比研究和定性分析等方法,把着眼点放在了核心区建设路径的全过程构建,包括对“核心区”内涵的准确界定、目标体系的确定、模式和重点的选择、目标实现的支点。丝绸之路经济带虽有区域空间结构理论的特征,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经济学的空间系统,它区别于以往空间经济活动实践中的“自然空间”、“权力空间”、“协约空间”,而因其互惠前提、强大内核、实践基础,可称为“惠聚空间”。作为其“核心区”,既与邻国不是完全等级别的次区域,又与内地省市无支配性影响力,所以“核心区”基本内涵定位可以聚焦三个层次:自身发展实力、活力和辐射力;为国内向西开放的服务和支撑;对邻国合作水平。据此,延伸出“三个维度”的目标体系规划,在每一个维度中形成有方向引领作用的远期愿景和有直接操作价值的近期目标,勾勒出核心区标志性指标,这是核心区建设战略总的引领。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模式选择必须侧重关注局部合作和区域合作机制,其中比较现实和关键的是突破与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要强调以推行多边次区域合作模式为主体,利用好边境经济合作开发区、跨国边境合作区、边境自由贸易区、论坛会议驱动等载体为辐翼,实现富有实效的边境区域合作。要按照核心区定位发挥支点作用,强调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开展能源合作、旅游合作、农业合作、商贸合作四个领域的区域经济合作为战略重点。模式选择与战略重点,构成和路径选择的主体,但还离不开必要的支撑条件和保障措施:真正把“核心区”的地位挺起来,最大的支撑条件是自身壮大,关键是全面改进工业、交通、金融和完善体制机制;最主要的保证措施则是政策体系、组织推动和确保社会稳定和谐,这是核心区路径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核心区稳定构建的基石。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带动了相关研究的重新兴起,核心区建设作为其中重要课题的研究任重而道远。本课题基于历史和现状,以内涵界定挈领,初步构建了一个完整链条的路径体系,这一主要研究成果对于相应领域的实践及再研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受理论支撑充沛度和实践局限及工作定式影响,尚需理论上更深入的探索和专题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