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群空间联系能力的测度与评价*
-
作者:
魏丽莉 来源:新疆社会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城市群 区域经济联系强度 交通通达度 空间联系能力
-
描述:文章运用区域经济联系强度模型、时间距离模型和区位熵法分别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西北段5个城市群、28个节点城市的区域经济联系强度、交通通达度和产业专业化水平进行测度,综合评价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群空间联系能力。研究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群的空间联系能力呈现"东强西弱"态势;群内城市空间联系能力差异显著;城市交通通达度与交通运输产业专业化水平匹配度较差,城市群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
基于陆路交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可达性与城市空间联系
-
作者:
曹小曙 李涛 杨文越 黄晓燕 殷江滨 刘永伟 梁斐雯 王武林 王妙妙 陈慧灵 张百献 来源:地理科学进展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陆路交通 丝绸之路经济带 城市空间联系 可达性
-
描述: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网络及城市空间联系进行分析是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推进沿线区域合作共赢的基础工作。本文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栅格可达性空间格局,并依托陆路交通网络进行了城市空间联系状态模拟。结果显示:丝绸之路经济带内城市可达性空间分布呈现出集聚分布的特点,具有明显的"走廊"空间特征。城市节点平均可达性时间为16.25 h,可达性在2 h以内的区域仅占全区总面积的10.60%,可达性最差的区域大都为荒漠地区,最差可达性高达171 h;西安作为门户城市,承担了中国西北五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关国家、地区和城市之间的联系。中亚国家内部及其与外部国家城市之间的空间联系较为薄弱;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发育形成4条轴线,在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推进过程中,应实施"点—轴"带动,协同推进重点发展走廊和中心城市培育工作。
-
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群空间联系特征比较研究——以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群为例
-
作者:
申立敬 程广斌 来源:人文地理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北城市群 修正的引力模型 潜力模型 空间联系 隶属度模型
-
描述: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暨第二亚欧大陆桥沿线的我国境内西北地区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标,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隶属度模型及潜力模型等对西北地区城市群空间联系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伴随该区域城市群的迅速发育,城市间最短时间距离缩短,通达性大为改观;城市群城市空间联系强度水平较差,空间分异呈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的趋势,受最短时间距离影响明显;城市群内城市受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足;西北地区城市群潜力值整体呈东西两头好、中间凹陷的“哑铃型”状态,各城市群内城市集聚能力差异明显。
-
文明的空间联系:大运河、新安江和徽杭古道构建的徽商文化线路
-
作者:
张益 谢青桐 来源: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瘦西湖 徽商 商业道德 徽州商人 物质遗存 枢纽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 渔梁坝 皖南古村落 空间联系
-
描述:一、徽商文化线路及其文化意义近年来,国内文化遗产的学者们在梳理中国的文化线路时,都密切地关注了大运河、丝绸之路这类留着明显物质遗存的线路遗产,"除长城和大运河外,在中国还存在着许多条可能的文化线路。如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以及对中国影响巨大的长征之路等,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线路"~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