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商”是指在秦地从事商业活动的人或者群体,以及其它地域从事商业活动的秦人或秦人群体。
陕西古称秦,是中国商业文化的历史发祥地之一,也是最早产生商人的地区之一。早在原始社会,神农氏始做集市,首创贸易就发生在豳岐大地;周代创立“工商食官”体制,出现了国家商人;春秋战国时期,独立的自由商人阶层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秦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为商品经济发展开辟了道路;汉代疏通丝绸之路,从那时起,秦商就成为中国商业的主要贸易力量;迄至隋唐,作为国都商人,秦商更以“国商”的面貌,驰骋在中国商业的历史舞台之上。
明清时期,秦商抓住明政府在陕西实行“食盐开中”、“茶马交易”特殊政策的历史机遇,率先走上集团化经营的道路,成为“天下第一商帮”。他们以祖国西北地区为市场范围,输茶于陇青,贩盐于江淮,运布于苏湖,销皮于江浙,垄断经营中西部贸易通商达五百年之久,号称“关陕商人”,成为中国西部初期开发的第一批“西部牛仔”。在此期间,他们形成了以“厚重质直,忠义仁勇”为核心价值观的“秦商精神”,成为推动秦商发展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是秦商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1867年陕甘地区的社会动荡重创了秦商,使他们元气大伤,资本巨损,溃不成帮。民国时期,秦商曾出现过不小的发展余波,尤其是红军到达陕北后,在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又产生了“红色秦商”,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商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秦商再度崛起,成为中国商界一支重要的力量,经过五千年发展,秦商源远流长,商脉不曾断裂,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久远的商人或商人集团。在我国当前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必能为中国与世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同时亦为秦商的重新崛起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以此为契机,我们建设“秦商特色图书馆”,力图打造以秦商为纽带的产学研平台,为传承秦商文化,弘扬秦商精神,培育现代企业家精神和促进新秦商的发展提供历史资料和智力支撑;为加强校企合作,支持民营经济在共享丝路智库成果的过程中发挥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