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综合测度
日期:2017.01.01 点击数:0

【类型】学位论文

【题名】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综合测度

【作者】 朱洪洁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益 驱动因素 西北城市群 协调度 耦合 时空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年度】2017

【学位名称】硕士

【导师姓名】林爱文

【分类号】F299.23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增长和土地政策的改革,土地的开发和利用也产生了较大的效益。然而,由于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土地的需求大幅增加,土地供需矛盾以及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非协调性成为土地利用的突出问题。因此,在西部大开发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简称"丝带")建设的大背景下,城市群作为世界走进中国以及中国走向世界的门户,提升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以及推动效益间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城市群土地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试图运用变异系数和综合效益评价模型,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维度来完成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体系的建立,对2008-2014年西北城市群及群内城市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测度;并运用热点分析、效益耦合-协调评价模型、R/S分析方法探讨了土地利用效益的时空格局演变和发展趋势;最后,运用灰色关联方法探析了影响城市群效益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2008-2014年西北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总体呈上升趋势,表现为关中城市群最高,酒嘉玉城市群最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总体表现为增大趋势,空间分布呈现显著的差异性,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呈现由核心城市向四周逐渐变小趋势,社会效益呈现由西北到东南逐渐变小趋势,生态效益空间分布表现为关中城市群和酒嘉玉城市群内城市生态效益较低;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空间集聚性不显著,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空间集聚性较为显著,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天山北坡城市群内城市,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兰西城市群内城市。(2)土地利用耦合度显示,2008-2014年西北城市群土地利用耦合度普遍偏低,总体处于拮抗阶段,表明城市群各效益间存在阻滞和抗衡;从各城市来看,低度耦合阶段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天山北坡城市群,与经济低值区分布基本一致;高度拮抗阶段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酒嘉玉城市群以及关中、兰西和宁夏沿黄城市群轻度、中度拮抗区域周围,所占区域数量最多,2008、2011和2014年各占评价单元的66.7%、43.3%、46.7%;中度拮抗阶段的区域呈现分散分部;低度拮抗阶段区域分布在各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处于磨合阶段的区域仅有西安市一个。(3)从协调度看,研究区间内城市群土地利用协调度处于初级失调及以下,城市土地利用协调度在空间范围上大致呈现出核心城市高于其他城市,并由核心城市向外围递减。2008、2011和2014年中度失调区域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33.50%、2.30%、0%,轻度失调占研究区的64.88%、88.52%、82.71%,濒临失调占研究区的 1.63%、7.55%、13.07%,勉强协调占研究区的 0%、1.63%、4.22%。(4)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具有较为显著Hurst现象,酒嘉玉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余城市群表现为上升的演化趋势;群内城市也呈现显著的Hurst现象,中卫市、五家渠市、西宁市呈现下降的演化趋势外,其余表现为上升的演化态势。(5)西北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驱动因素分析表明,产业、城镇化、文化等驱动因素对综合效益的影响都比较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