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格局分析
-
作者:
赵晓晓 来源:新疆财经大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潜力 引力模型
-
描述:中国与中亚国家自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双边关系迅速发展且在经贸、文化、能源、交通和金融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丰硕成果。尤其是在2013年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标志着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发展开始迈入黄金时代,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愿景发布,届时双方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2001年建交之初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双边贸易总额仅为4.6亿美元,2015年增加到326亿美元,贸易规模增加了约70倍。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是当代中国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战略,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区域合作战略,在传统欧美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开拓中亚国家潜力市场,为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机遇,将进一步提升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务实合作水平,开创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经济与贸易合作的历史新篇章。因此,在国家大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背景下,有必要研究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贸易格局,分析双边贸易潜力及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以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经贸合作和达到双边贸易潜力的实现。本文首先从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贸易发展历程、历年贸易额分析和贸易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双边贸易发展的现状,同时采用贸易结合度指数和出口相似度指数分析双边贸易竞争性,采用静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双边贸易互补性,从时间维度方面进一步分析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格局;然后采用贸易潜力模型对贸易潜力实现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测算了双边的贸易潜力;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推动双边贸易潜力实现和加强经贸合作的对策建议。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相关理论基础、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与思路以及创新与不足之处,介绍了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通道经济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为本文的下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双边贸易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统计描述的方法分析了双边贸易的现状:双边贸易规模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并从贸易竞争性和贸易互补性的角度研究得出双边贸易的竞争性较弱,贸易结合度在增强,说明双方贸易合作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且双边合作多属于产业间贸易,体现出极强的互补性,一部分制成品属于产业内贸易,从RCA测算结果可以得出,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和中亚国家能源产品的比较优势还将继续存在,双边贸易格局短期内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第三部分是双边贸易潜力分析。本文采用的引力模型利用中国与中亚五个国家2000年到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影响双边贸易流量的因素,并利用实际贸易额与模拟贸易额的比值测算了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贸易潜力。结果显示:双边经济规模即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口规模、空间地理距离和互联网普遍率是影响双方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且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属于潜力巨大型,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不断推进和中哈光明大道政策的实施,双方将不断释放新的发展潜力,而与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之间的贸易均属于潜力开拓型,双方都需要采取积极的贸易措施挖掘贸易潜力。第四部分是在前文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的相关对策建议。
-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角下西北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研究
-
作者:
杨珍珍 来源:新疆财经大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收敛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
-
描述: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重要地区,西北区域金融的协调发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顺利实施乃至全国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研究可以检验区域金融是否实现协调发展,为此,对西北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的时间区间为2005-2015年,鉴于2008年金融危机及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对我国西北地区金融发展产生的影响,本文将所选时间区间划分为2005-2008年、2008-2013年及2013-2015年3个阶段。本文采用σ收敛及β收敛检验方法,对西北地区的金融发展收敛性进行检验,另外,在考虑到空间相关性的情况下,采用β收敛空间误差模型及β收敛空间滞后模型对传统β收敛模型进行修正,并选择出最优的检验结果作为最后的分析依据。研究结果表明:2005-2008年间,西北地区及各省内部的金融发展均不存在显著σ收敛及β收敛,2008-2013年间,除陕西省的金融发展不存在显著σ收敛及β收敛以外,西北地区及其余各省内部的金融发展均存在显著σ收敛及β收敛;2013-2015年间,除宁夏地区的金融发展不存在显著σ收敛及β收敛以外,西北地区及其余各省内部的金融发展均存在显著σ收敛及β收敛。此外,与2008-2013年间相比,2013-2015年间西北地区、甘肃省、新疆地区、青海省的β收敛速度均有所提高。最后,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视角下,结合西北地区金融发展依然存在差距且低速收敛的现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提高西北地区金融发展的收敛速度,进而促进西北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实现。
-
媒介影像塑造丝绸之路社会记忆研究
-
作者:
刘雅 来源:新疆财经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 社会记忆 丝绸之路 媒介影像
-
描述:1979年日本NHK电视台与中国中央电视台共同拍摄纪录片《丝绸之路》,用影像呈现了丝路沿线地域的历史和文化,也拉开了中国与外国合拍电视纪录片的序幕。之后的丝路题材纪录片《新丝绸之路》《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对望:丝路新旅程》都分别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丝绸之路的古今图景。本文通过对四部纪录片中的话语文本分析,认为媒介主导并建构了影像中的丝绸之路的社会记忆。影像营造了丝路历史时空的“再现”与“想象”。大媒介影像中的画面镜头与旁白语言,不仅在视觉中建构了关于古今丝绸之路的“想象”,同时跨越了媒介的现实呈现层面,而把主题引向更深层次的意义建构。在丝绸之路社会记忆的三十年话语变迁中,时代影像共同建构了属于丝绸之路的流动与交融的古今命题,从最初普及丝路人文历史话语下的丝绸之路,到新的个体视角中去建构丝路的文明历程,再到新时期在经济交往中的丝绸之路共同体构想,纪录片的话语变迁呈现的是凝结在媒介影像中丝绸之路的社会记忆。其本质呈现的是关于当下现实社会秩序的合法化,丝绸之路是一个由媒介影像建构的“想象的共同体”概念。
-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新疆区域形象的建构——基于天山网汉语频道的报道
-
作者:
贺翔宇 来源:新疆财经大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建构 天山网 新疆区域形象 “丝绸之路经济带”
-
描述:,土耳其文频道正处于试运营状态,开设频道76个,栏目600多个,已经具有比较广泛的影响力,对于新疆区域形象的塑造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我们选择对新疆天山网汉语频道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两年
-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哈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发展研究
-
作者:
王英 来源:新疆财经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潜力 新疆 哈萨克斯坦 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 跨境旅游合作区
-
描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中倡导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得到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为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中央、国务院多次发文,要求沿边地区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先行启动,加强与毗邻国家地方政府的务实合作,以“政策沟通、贸易畅通、道路联通、民心相通、货币流通”开展面向周边国家市场的产业和服务贸易合作。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旅游合作是先导领域更是重点领域。新疆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哈萨克斯坦与中国西北毗邻,具备发展跨境旅游合作的坚实基础。特别是国家关于《边境旅游暂行管理办法》的发布和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这一中哈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先行启动,对于推动中哈跨境旅游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与发展平台。以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为载体建设中哈跨境旅游合作区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新疆对外开放的格局,使伊犁成为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先导示范区,加速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建设,为我国推动沿边开放做出有益尝试。本论文以国内外跨境旅游合作区发展现状及理论为研究基础。首先,通过阐述建设中哈跨境旅游合作区对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战略意义,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发展跨境旅游合作的市场潜力进行预测,分析建设中哈跨境旅游合作区的现实条件等来论证建设中哈跨境旅游合作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同时也指出了建设中哈跨境旅游合作区的障碍因素。其次,借鉴欧盟旅游一体化和中国-东盟区域旅游合作的成功经验,大胆设想了中哈跨境旅游合作区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以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为雏形,大力发展合作中心的商贸旅游服务,着力将合作中心打造成中哈跨境旅游合作区的重要集散地;第二步,构建若干跨国旅游线路,扩大旅游合作内容;第三步,合作区发展成熟以后,尝试逐步将将无障碍旅游的范围扩展至伊犁州(新疆)和阿拉木图州(哈萨克斯坦)。本文同时也提出了中哈跨境旅游合作区的总体思路和机制构建,即:签署中哈跨境旅游合作区的框架协议、构建中哈跨境旅游合作区组织协调机制、设立中哈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发展基金、形成中哈跨境旅游合作区安全保障机制、搭建中哈跨境旅游合作区监控反馈机制和共建中哈跨境旅游合作区人才培训机制等。在中哈跨境合作区的发展思路上,分别从营造中哈跨境旅游合作区的旅游便利化环境、开发中哈跨境旅游合作区的特色旅游产品和拓展中哈跨境旅游合作区的市场一体化营销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设发展对策,以期为未来中哈跨境旅游合作区的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国际物流发展研究
-
作者:
赵国涛 来源:新疆财经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国际物流业 新疆
-
描述:口岸过货量与新疆生产总值之间的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之上,通过GM(1,1)模型对最终确定的影响因子新疆生产总值进行预测,最后将影响因子新疆生产总值的预测值代入回归预测模型之中,就得到了新疆口岸过货量的预测
-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哈贸易便利化水平研究
-
作者:
高志刚 宋亚东 来源:新疆财经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中哈 贸易便利化 丝绸之路经济带
-
描述:随着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构想的对接,中国将深化与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的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合作。本文对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及周边40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测算,重点分析中哈(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研究表明:2011年—2015年中国的贸易便利化综合水平表现为一般便利,2016年进入比较便利的层级,而哈萨克斯坦在2012年后表现为一般便利,但其水平值低于中国;中哈两国贸易便利化综合水平基本呈现逐渐递增趋势;中国相对哈国而言,商务信息技术效率比较低,尤其是最新技术的可得性方面,与自身各一级指标比较则是政府管制的负担方面水平最低;哈国对中国而言,基础设施质量贸易便利化水平最低,对其自身各一级指标而言则是铁路基础设施质量最低。最后对于两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后苏联空间”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解析
-
作者:
王志远 来源:新疆财经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际政治经济学 丝绸之路经济带 欧亚经济联盟 后苏联空间
-
描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后苏联空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本文通过政治、外交、经济关系结构分析发现,在以俄罗斯为中心的国家关系中存在着国家光谱序列,其中,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大多政治外交关系也接近于俄罗斯。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后苏联空间”的重叠,进而讨论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开展经济合作时更需要关注其中的竞争因素,这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必不可少的“问题导向意识”。
-
乌鲁木齐周边文化商贸绿色特色小镇建设研究——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
-
作者:
高志刚 杨习铭 来源: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新发展理念 文化商贸绿色特色小镇 乌鲁木齐
-
描述:建设乌鲁木齐周边文化商贸绿色特色小镇,不仅符合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的总目标,而且能给新疆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活力。本文设计了集丝路民俗文化馆、丝路文化活动中心、丝路语言文化培训中心等六位一体以及包括两大绿色循环带的文化商贸绿色特色小镇构建框架,并分析了特色小镇建设可能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及国际辐射效应。对于特色小镇建设中可能遇到的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不够、投融资困难和运营管理不善等问题,可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基础性建设财政支出、积极吸收第三方机构共同参与建设和创新经营管理,以及提高人才的专业化水平等途径来解决。
-
“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分层合作:构建中心城市金融链
-
作者:
张文中 来源:新疆财经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金融合作 中心城市 一带一路 金融链
-
描述:本文在区域金融安排等逆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指出了国家间货币金融合作的困境,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可能带来的对国际货币的新需求,针对金融合作的问题提出金融分层合作的观点。在此基础上,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基本金融特征,提出构建中心城市金融链的设想。总体主张是:在我国加大对“一带一路”金融支持的同时,也要注意与国际金融机构和区域性金融机构的合作,并强调动员参与国国内金融资源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