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家大院与晋商精神:历史上真实的乔致庸
-
作者:暂无 来源:民族文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乔家大院 风韵 县城 晋商文化 民居建筑
-
描述:乔家大院与晋商精神:历史上真实的乔致庸
-
明清徽商“两头大”家庭研究
-
作者:
焦存超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徽商 两头大 明清 徽商妇
-
描述: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极大发展,商业也日趋繁荣。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主要表现在整个社会至上而下都弥漫着浓厚的重商风气、新兴市镇的大量兴起和商人地位得到了提升三个方面。作为明清十大商帮之一的徽商,迫于生存的压力纷纷涉足盐、茶、典、木四大行业,经商区域也遍及全国各地,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并使得其在当时的社会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徽商在故里很小就成立家室,之后便别妻离子,四处追末逐利。由于徽商外出经商的需要,使得在明清时期,徽州地区出现了早婚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在明清商品经济发展之下徽州社会现实需求所造成的。留守的徽商妇不管在意识上还是行动上,都坚定地支持丈夫外出服贾,她们不仅劝夫外出经商、教育并诱导后代服贾,并且倾其奁资作为丈夫经商的初始资本。当然,徽商妇也付出了鲜为人知的代价,她们不仅在情感上倍尝了与丈夫聚少离多的孤苦,过着恶衣菲食的艰苦生活,更难能可贵的是,商妇在故里靠纺织、刺绣、采茶等体力劳动承担起男性家长所承担的养老育子的责任。作为商人,徽商无疑是重财利的,但多数徽商对故里的家庭也有着一股眷顾的感情,对留守的妻子也是有思念之情的。作为明清时期在徽商群体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两头大”的出现,是在徽商冒着诸多风险、经历了诸多失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在事业有所起色之后才得以出现的。富有的徽商不仅在物质上追求奢侈的享受,更是在美色上挥金如土。徽商的纵欲需求也使得扬州“瘦马”闻名于世。不可否认,徽商在常年经商之地另立家室有着其诸多正当的理由,但故里的宗族、双亲尤其是商妇们对其在外娶妾的态度是复杂的。作为一个有感情的女性,是不希望自己的丈夫在外追芳逐艳的,但同时作为一个生活在程朱理学盛行、世代谨守朱子家礼社会环境下的弱势群体,虽多不甘,但也无奈。两个看似“平等”的家庭,其实质上仍是名分不可混乱的妻妾制,所以两地家庭的法律地位是不相等的。但就得失而言,故里很悲苦,外地家庭是很幸福的。同时,两地家庭对徽商事业成功的作用也不同,故里起主要作用,外地的作用是次要的。“两头大”现象的出现首先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同时也归因于当时社会的制度和文化,即具有封建封建性本质特征的社会制度赋予了商人在外娶妾的权利、商人尤其是徽商对理学分流的整合。另外,当时社会恶劣的自然和交通条件也给“两头大”现象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这些都是“两头大”存在的合理性解释。不管这种现象在明清时期曾经是多么盛极一时,但是,作为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两头大”最终只能成为一种历史的现象。
-
广西徽商研究:以广西安徽商会为例
-
作者:
夏中恒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适应 徽商 功能分析 城市发展 商会
-
描述:在现代结构下,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受此影响,迁徙成为现代人的特征之一,文化上的碰撞、交流与融合,似乎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商业会馆是基于同乡、同宗、同祖的观念而产生的古老民间组织。在现代社会中,商会这一民间组织对徽商在异地的文化交流、传承以及融合,更是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处于新时代的新徽商又是超越了宗族、血缘的限制,而主要是以安徽省籍籍贯为心理认同的一群商人,他们有着自己的时代特征—年轻化、高学历、学识渊博、商而优则仕。徽商在长期的行商过程中,大量迁徙,侨居于经营地,他们在不断的商业贸易过程中,一方面要主动努力与迁入地文化相适应,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文化的多元化互动,也推进了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以广西安徽商会为佐证,探讨了新徽商在桂投资的原因和所遇到的困境及他们的文化适应。并重点分析了广西安徽商会在新徽商融入广西社会中的功能。同时以2011国际徽商精英年会为实证,分析了新徽商在广西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最后在结论中探讨了新徽商不如浙商、苏商的原因,以及在今后如何加强商会组织对于徽商的帮助和影响。
-
明清徽商的教育观研究
-
作者:
丁永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徽商 教育观 儒贾 明清
-
描述:徽商发展与崛起于明万历年间,辉煌了明清两代三百余年,他们独特的儒道贾行的经营理念在商业经营史上写下浓厚的一笔,成为明清时期与晋商相提并论的十大商帮之一,执商之牛耳数百年,势力达到高峰时,全国金融几可操纵。徽商与历史上其他商帮很大的不同在于他们对教育极其重视。他们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上认识到教育对成就事业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徽商这个群体的整体文化修养都高于其他商帮,在经营中他们感受到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成就巨大的财富之后,他们毫不吝啬的把所获利润的大部分投入到教育领域上来。在这样的一个思想和行为的作用下,徽商形成了独特的有别于传统教育的教育理念:在教育目的上突破了传统教育中的读书入仕的目的,增加了教育的实用功能,就是培养实用人才,徽商对于教育的功能目的是双向的,既要培养子弟读书业儒科举进仕来博得政治社会地位,又要培养为商的经营人才,在贾儒观上提出了两者是职业的差别,并无贵贱之分;在教育内容上,对子弟进行传统儒家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双重教育,加强子弟的商业伦理道德教育,把传统的伦理道德应用在商业经营中形成了具有商业特色的商业道德,同时注重商业技能的教育;在教育方式上采取养正蒙教和言传身教的方法,使子弟更切身更直观的受到教育。徽商为了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改变旧有的对商人的轻贱的看法,他们把自己的财富投资于社会公益事业上来,他们捐资助学,扶贫救弱,赈灾修桥修路,坚持“因义用财”,通过这些义举改变了世人对商人的看法,也赢得了“儒商”的好口碑。徽商独特的教育观是在明清两代的商品经济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但是毕竟难以超越时代,因此徽商的教育观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商业的经营活动的有促进的作用,但同时在更深的层次上也成了阻碍其事业发展的因素。
-
晋商票号的信用制度研究
-
作者:
李翠玲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票号 信用制度 晋商
-
描述:晋商票号是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前后,以票据的汇兑、存放为主要业务的货币信用组织。票号最早由山西平遥颜料商所创制,后相邻县镇商号纷纷效仿,渐由地域商帮所专营。晋商票号从兴至衰,历经百余年,业务网点曾遍布全国,甚至境外;业务范围,下涉百姓生活,上达帝国运行,曾代行清政府“国库”之责。对晋商票号信用制度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论文在简要界定和分析信用、信用制度及其构成要素和历史演进的基础上,对晋商票号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创设的各种信用制度进行了系统分类和定性,探讨了票号信用制度产生的经济机理;在社会制度变迁中纵向考察了晋商票号信用制度的兴衰演变,分析了票号信用制度在由各类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构成的社会信用环境中的经济绩效。论文认为,晋商票号信用制度的效率是决定票号兴衰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正是有效率的票号信用制度,才使得晋商票号的社会资本迅速累积,交易成本降低,货币资本增值,成为晚清最有竞争力的商帮;而晋商票号信用制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票号的自我约束和社会信用环境外在约束相互作用的结果。论文在纵观晋商票号百年兴衰变迁之后,还将历史同期不同地域出现的金融中介信用制度“并置”于同一图景中,通过与欧洲近代银行信用制度和浙商钱庄信用制度的横向比较,对晋商票号信用制度的特征和性质进行了归纳和分析。论文认为,以“诚信”文化为信念、以“本地化”用人为担保、以股权激励为机制、以政府信用为依托、以重复博弈为基础是晋商票号信用制度的系统特征。晋商票号是中国社会内生的一种金融组织,是商业资本的高级形态,属于前资本主义性质。它附着于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生产关系之上,始终未能与工业等近现代产业相结合。票号的信用交易主要以非正式约束为秩序和基本结构,其信用制度是建立在人际关系化交换向非人际关系化交换转变过程中的。因此,尽管票号具备了一些从商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转向的技术条件,但在社会信用环境的制约下,并未完成由传统向近现代的转型。票号不能等同于近代银行,票号所实行的委托代理制也不能等同于现代股份公司中的“两权分离制”。在对晋商票号信用制度及其兴衰演变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最后从晋商票号内部制度建设、外部正式制度建设及信用文化等方面,阐述了晋商票号信用制度的历史意义及其对当代金融中介信用制度建设的启示。
-
近现代回商与晋商的比较分析
-
作者:
张龙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回商 创新精神 晋商 商业思维
-
描述:回商与晋商都是活跃于明清时期的商业群体,他们的经营活动对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经过清末民初这一时期之后,回商继续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而晋商却一蹶不振。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回商和晋商的异同得失,总结其兴衰的经验教训。
-
北魏古城山西祁县沧桑背后浓缩晋商辉煌
-
作者:
本刊记者 来源:民族建筑(2014年第9期 总第151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防御体系 晋商 昔颉堡村 建筑形制 传统村落格局
-
描述:祁县古为"川陕通衢",是山西省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平面轮廓呈东南至西北长条状。县城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山西省会太原市67公里,东与太谷县相邻,西与平遥县接壤,南与武乡县交界,北与清徐县毗连,东南与榆社县峰峦相依,西北与文水县隔河相望。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祁县古城,始建于北魏孝义帝太和年间。古城具严谨、周密的布局设计,精巧细致的建筑工艺。整个城池形同占代官吏所戴的纱
-
保护历史建筑赖以生存的环境:以祁县乔家堡为例探讨晋商聚落保护的未来发展趋势
-
作者:
王金平 贾丽娜 王建华 来源: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PRED 文脉保护 发展趋势 晋商聚落 生存环境
-
描述:以PRED为理论依据。通过对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该村落的形成发展过程和保护现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乔家堡村落保护的迫切性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对晋商聚落文化遗产的保护将由单体建筑的保护上升到整体村落的保护,继而上升到对整个晋商文脉的保护,这将是历史建筑保护今后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