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时期陕商会馆的地域分布及兴衰嬗变
-
作者:
阮乐乐 来源:西安工业大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数量 分布 嬗变 陕商会馆
-
描述:明清陕商会馆的研究起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近年来关于明清陕商会馆研究逐渐增多,陕商会馆研究更成为陕西经济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陕商会馆的研究更多的依附于晋商以及晋商会馆,而独立研究陕商会馆分布、职能与影响的部分被忽视。明清时期作为商业势力强劲的陕西商人,建立了明清数量最多的会馆,对明清陕西经济以及明清整体经济都有着重要的贡献。因此,对于陕商会馆的研究能够探析陕商会馆的数量与分布,以及对于明清陕商的支持,了解陕商成功的规律,总结其对当代的启示。各大商帮于明清之际共兴建了数千座规模不同的会馆,功能从最初的士子会馆即官绅会馆延伸为三类会馆,这三类会馆都有商人参与的影子。首先介绍明清时期陕商会馆最初的分类,同样是陕商会馆兴起的渊源,由官绅牵头商人出资的士绅会馆,由众多小手工业者以及追求财富的商民组成的移民会馆,以及维护商人权益的工商会馆最终共同组成了众多陕商会馆。其次,通过搜集整理的资料,以表格的形式展现明清之际陕商会馆在各地的分布,以及陕商与晋商合建的山陕会馆。再次,本文分析了陕商会馆的兴起以及衰败的历史进程,用经济分析及历史分析的方法探讨了陕商会馆的建立、区域分布等。最终,文章解析了陕商会馆的历史影响以及对当代的启示,分析了陕商会馆对陕西商人在外行商发挥的功能,以及会馆本身具有的文化内涵。文章以独立研究陕商会馆为特点,特别研究了其具体分布以及分布特点为创新,避免了陕商与晋商混为一体的局限性。明清之际,陕商会馆的兴起与衰败,不仅仅是陕西与陕西商人的历史见证,更是明清整体商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陕商会馆的兴衰,对陕西经济的历史变迁有深远意义外,对新时代陕西经济的再次腾飞有启发意义。
-
商业街区水系景观设计研究——以陕商故里商业街为例
-
作者:
张紫雨 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陕商文化 商业街 陕商故里 水系景观
-
描述:随着人们闲暇时间和收入的增长,休闲旅游不断发展,而各种特色商业街区作为城市旅游的重要游憩节点,受关注度也逐渐提高,拥有水域资源的空间具有更高的商业开发价值。水系景观依托于特色商业区中,起到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地区环境质量的作用,形成旅游城市中充满生命力的空间廊道。虽然国内有一定数量的滨水商业街案例,但大多停留在景观方面的探索,或者割裂历史文脉,难成系统,或者借滨水之名义,缺乏因地制宜的设计,以至于资源的浪费,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未能得到理想的回报。如何打造传统文化魅力与滨水街区商业开发相融合的休闲步行街是我们如今该探讨的问题。因此本文参考了国内典型项目,从多方面对商业街水系景观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提出一套有效的设计方法,为陕商故里商业街的设计打下理论基础。首先介绍了课题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内容,其次对商业街水系景观相关概念做了研究。进而从滨水商业街的景观特性、景观构成要素,形态特征、整体规划原则等方面,构建商业街区水系景观设计的基本研究框架。最后从陕商故里滨水商业街案例分析入手,探讨如何让商业街成为市民生活的重要舞台,营造“可观、可游、可闲、可留”的休闲空间,并结合陕商故里商业街区的水系景观设计实践,进行了陕商故里水系景观设计研究。
-
清末民初聊城山陕会馆戏楼墨记研究
-
作者:
赵玉洁 来源:聊城大学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楼 墨记 山陕会馆 山陕商人 戏曲
-
描述:聊城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山西和陕西商人共同建立的。明清时期,山西和陕西的商人组成了商帮外出经商,并沿途修建会馆。目前各地还存在着许多山陕会馆的身影,但并不是所有的山陕会馆都建有戏楼,而聊城的山陕会馆不仅建有戏楼,而且戏楼中还保存有清末民初的大量笔墨记载,这对于我们的研究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很久之前,就已经有学者开始关注聊城山陕会馆以及其中的戏楼建筑,甚至是戏楼后台的墨记资料。前人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但他们主要关注点仍集中在会馆戏楼的建筑、戏楼墨记所见及史料价值上,对山陕会馆戏楼墨记中涉及的剧目的源头、流传原因、具体演出剧目内容以及传播发展和价值保护上,关注的仍然不够。本文将聊城山陕会馆戏楼的墨记作为研究的重点,探索了戏楼墨记的价值,以明清时期山陕商帮的产生作为出发点,剖析了山陕会馆的形成和东线戏路的开辟,以及到聊城经商的山陕商人的由来;再介绍了聊城山陕会馆戏楼的概况、戏楼的墨记,通过戏楼的墨记分析了山陕商人在聊城山陕会馆的戏曲活动以及所记载的剧目,分别按照演出的时间对现存的资料进行再次梳理、对演出的剧种及剧目的故事梗概进行研究叙述、对从戏楼墨记反映出的社会生活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山陕商人在聊城的活动对戏曲传播产生的影响,推动和深化聊城山陕会馆戏楼墨记的研究,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本文分为三章来进行论述。第一章首先对明清时期的山陕商人的出现以及山陕会馆的形成原因进行概述,其次对商人们东线戏路的开辟作整体分析。第二章首先介绍了聊城山陕会馆戏楼的整体概况,然后对清末民初聊城山陕会馆戏楼墨记进行重点研究,按照时间顺序对演出的戏班和演出的剧目进行整理罗列,从中筛选部分有研究价值的传统剧目重点分析,还分析了当时艺人的社会生活现状。第三章以艺人在戏楼上的演出为出发点,分析了戏曲的传播,强调了聊城山陕会馆戏楼墨记的价值。
-
社旗县山陕会馆景区形象识别系统设计与研究
-
作者:
冯琳卓 来源:河南大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楼 墨记 山陕会馆 山陕商人 戏曲
-
描述:社旗县山陕会馆景区形象识别系统设计与研究
-
明清山陕会馆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
作者:
刘琳琳 来源:安徽建筑大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楼 墨记 山陕会馆 山陕商人 戏曲
-
描述:明清山陕会馆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
山陕会馆戏台演剧研究
-
作者:
武艳芬 来源:中山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山陕会馆 演出形态 会馆戏台 山陕商人
-
描述:对于山陕会馆戏台与戏剧的关系,以前的学者已经有所关注,并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但主要关注点仍集中在会馆戏台的分布、设置与戏剧的传播、发展之间的关系上,对山陕会馆戏台具体的演出状况、演出形态及其演剧功能,关注的仍然不够。故而本文将山陕会馆戏台的演出形态作为研究的重点,分别从演剧的时间、演出的剧种及剧目、演剧的观众群、演剧的经费来源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的考述;在此基础上阐述山陕会馆戏台演剧的功能及山陕商人的活动对戏剧产生的影响;并试图以此为切入点,对商业生态下戏剧的发展状况做一些思考。
-
明清时期山陕会馆研究
-
作者:
宋伦 来源:西北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山陕会馆 “馆市合一” 陕商大会 工商会馆 “馆庙合一” 明清
-
描述:对明清山陕会馆的研究始终是学术界的一个空白。虽然许檀先生、刘文锋先生的著述有所提及,但都着眼于商业史和戏曲史的角度,并无对山陕会馆的专业研究。研究明清山陕会馆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历史史实和历史过程,不仅对于廓清明清以来产生的商人集团化经营——商帮的运动变化规律,揭示“会馆而知春秋”的历史规律,对于加深工商会馆是中国商人面对15世纪以来商品全球化浪潮所做出的自主创新性制度安排的认识有历史和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加强对我国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兴未艾的会馆进行管理,对于促进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的完善有现实意义,并可以提供有可操作性的经验借鉴。本文采取历史研究与抽象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主要运用实证研究工具对多年搜集到的294所山陕会馆进行历史史象的表述。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抽象研究方法并借助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工具,对明清以来山陕会馆产生的“多种历史因素的综合”以及山陕会馆的功能及其对于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的作用和其本身市场化历史变迁进行分析。以期从史论结合的角度对明清以来的山陕会馆进行全景式分析。本论文的内容按照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逻辑,先全面分析明清以来的山陕会馆的具体史象以及产生原因,和在各...
-
河南社旗山陕会馆装饰雕刻:木雕、石雕艺术探索
-
作者:
曲飞 来源:西安美术学院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旗山陕会馆 文化内涵 山陕商贾 表现技法 装饰雕刻
-
描述:本文是对河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的清代商业会馆―――河南社旗县山陕会馆的装饰雕刻---木雕、石雕艺术进行的个案研究。社旗山陕会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建筑风格集中了秦晋大地和中原地区民居建筑及宫殿建筑艺术的精华,构思巧妙、风格独特、富丽堂皇、构架奢华。其会馆的装饰雕刻艺术精美无比,特别是被称为馆内“双绝”的石雕和木雕,更是明清时期建筑装饰艺术的精品集中体现。会馆的装饰雕刻风格具有精湛典雅的民族美感,其艺术风貌造型生动、寓意深涵、神韵跌宕、气势磅礴。并由此体现出“繁缛精致、崇商尊儒”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内涵。本文在实地考察研究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社旗山陕会馆木雕、石雕装饰艺术的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和归纳。试图以山陕会馆的装饰雕刻这个角度出发,从理论上诠释中国近代社会审美意识形态的传承和嬗变,以及传统文化的精髓。全文共分为四大部分进行论述。首先引言部分简略阐述了选题的意义和目的、相关的研究现状、研究的方法等三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是对社旗山陕会馆的历史文化背景,形成原因及会馆装饰雕刻艺术本身进行概述。第三部分是本文的中心内容,着重论述了会馆木雕、石雕艺术的造型、题材、风格、艺术特点及审美取向的问题。第四部分论述了会馆装饰雕刻艺术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的传承等问题。
-
清代聊城山陕会馆碑刻及其史料价值
-
作者:
王云 来源:“地域中国:民间文献的社会史解读”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十一届中国社会史学会年会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碑刻 山陕会馆 山陕商人
-
描述:聊城山陕会馆是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会馆之一,馆内现存碑刻19幢。碑铭内容除纪事外,主要是商号捐银及费用情况列支,具有重要史料价值,为研究山陕会馆建置及修缮、会馆功用及运营方式、山陕商人在客居地的社会经济活动及势力消长等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原始资料和研究线索。
-
从“玉石之路”到“茶马古道”:论丝绸之路青海道的演变及其意义
-
作者:
刘立云 来源:西藏研究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陕商 茶马古道 丝绸之路 青海道
-
描述:青藏高原的青海、西藏地区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关键经往地带及区域文明中心。丝绸之路青海道初创于史前,约形成于东周时期。历经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及明清的不同历史时期,曾先后以“玉石之路(穆王道)”“羌中道”“吐谷浑道”“青藏道”等命名,其延长线“河湟道”“西蜀道”“唐蕃道”等亦是各族相互通使、进贡、赦敕、经商而形成的往来通道。明清时期,“青藏道”抵达河州后,经过“康藏道”西路而与其联系在一起;“康藏道”本身又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南北丝绸之路、长江与黄河经济带联为一体。鉴于青海道与丝绸之路的“特殊性和互联性”,追溯考释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发展演变,特别是明清时期陕西商帮在“青藏道”“康藏道”的经商足迹,以史为鉴,可为当前“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西部省际跨域经济发展给予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