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聊城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文化内涵解读
作者: 宫海东  来源:建筑与文化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会馆  文化内涵  聊城  建筑装饰  艺术特色 
描述:以聊城山陕会馆为研究对象,结合历史文献、现存实物及大量碑刻资料,进行实地调研,考证和分析会馆的建筑及建筑装饰,摒弃对建筑装饰内容的赘述,深究建筑装饰背后的思想文化内涵,论述聊城山陕会馆建筑装饰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清代山陕会馆建筑装饰中的商情雅趣
作者: 赵世学  来源: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抒情意味  清代  山陕会馆  崇商情结  建筑装饰 
描述:晋商留给后人的财富很多,无形的是其经营理念和人文启示,有形的是晋派建筑艺术。清代,南来北往的行商云集于中原地区,河南境内虽水路密布,但没有一条贯通全省的水运路线,因此河南会馆数目较多、分布较广。现存的山陕会馆成为折射明清时期中原经济、社会风貌的一面镜子。文章剖析了山、陕会馆建筑装饰与建筑形意相合、自然默契的崇商意识,解读山西商人的生活点滴和文化之脉。其装饰切中主题,又富有情趣,显得诙谐而洒脱。
西宁兴隆巷的。山陕会馆”
作者: 崔艺民  来源:青海党的生活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抒情意味  清代  山陕会馆  崇商情结  建筑装饰 
描述:西宁兴隆巷的。山陕会馆”
运河文化影响下的聊城山陕会馆雕刻艺术美学研究
作者:暂无 来源:美与时代(创意)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抒情意味  清代  山陕会馆  崇商情结  建筑装饰 
描述:运河文化影响下的聊城山陕会馆雕刻艺术美学研究
运河文化影响下的聊城山陕会馆雕刻艺术美学研究
作者: 李正文 朱毅 张雅利  来源:美与时代(下)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抒情意味  清代  山陕会馆  崇商情结  建筑装饰 
描述:运河文化影响下的聊城山陕会馆雕刻艺术美学研究
运河文化影响下的聊城山陕会馆雕刻艺术美学研究
作者: 李正文 朱毅 张雅利  来源:美与时代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雕刻  聊城山陕会馆  建筑装饰 
描述:始建于乾隆年间的聊城山陕会馆座落在山东聊城古城区南部,京杭大运河畔,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装饰艺术风格汲取清代宫廷建筑装饰精华与民居建筑装饰特色,巧妙地将两者融合在一起。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是清代建筑装饰中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运河文化影响下的聊城山陕会馆雕刻艺术美学研究
作者: 李正文 朱毅 张雅利  来源:美与时代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雕刻  聊城山陕会馆  建筑装饰 
描述:始建于乾隆年间的聊城山陕会馆座落在山东聊城古城区南部,京杭大运河畔,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装饰艺术风格汲取清代宫廷建筑装饰精华与民居建筑装饰特色,巧妙地将两者融合在一起。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是清代建筑装饰中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论亳州山陕会馆建筑装饰中砖雕艺术特色和价值
作者: 吕用印  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砖雕  建筑装饰艺术  晋商会馆 
描述: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亳州山陕会馆建筑装饰砖雕艺术研究。结果表明:其艺术特色鲜明,手法多样,题材丰富,彰显独特地域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内涵,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社旗山陕会馆文物资源在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初探
作者: 张杰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家课程  山陕会馆  建筑装饰艺术  开发  文物资源  地方特色  美术课程  应用 
描述:相对国家课程来说,校本课程更具地方特色,更加符合独特的地方环境和教育需求,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二零一三年元月,社旗山陕会馆由国家3A级文物景区晋升为4A级。在全国现存八十余座会馆类建筑群中,山陕会馆建筑面积最大,最为宏伟,保存最为完好,建筑装饰最为精湛,商业文化最为丰富,是中国古建筑高峰时期的杰作。加之当时山陕二省商贾“盖压三江”的比富心理,“运巨材于楚北,访名将于天下”,“各展绝活”的背景下,使得山陕会馆的艺术价值达到了巅峰状态,不愧为“天下第一会馆”。社旗山陕会馆是我国古代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中一个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是社旗人的骄傲。
河南省开封山陕甘会馆与社旗山陕会馆额匾与楹联比较
作者: 卢植  来源:商业2.0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家课程  山陕会馆  建筑装饰艺术  开发  文物资源  地方特色  美术课程  应用 
描述:额匾与楹联作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本身也是融中国文学、书法和建筑与一体的中国文化的象征。同时额匾和楹联既是建筑的装饰,蕴含着传统文化和场所精神。论文通过两个会馆的额匾与楹联的材料、书法风格以及保存状况的比较,在说明额匾、楹联文化的丰富与多样的同时也提出应当保护好这个物质文化遗产。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