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商·宅院余话录(之二)
-
作者:
孙钊 来源:山西文化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晋商 中国 建筑 专题研究
-
描述:晋商·宅院余话录(之二)
-
乌鲁木齐的晋商
-
作者:
昝玉林 来源:乌鲁木齐史志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晋商 中国 建筑 专题研究
-
描述:乌鲁木齐的晋商
-
纵观晋商 畅谈开放
-
作者:
崔晋宏 来源:文史研究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晋商 中国 建筑 专题研究
-
描述:纵观晋商 畅谈开放
-
潮起潮落看晋商
-
作者:
谭超 来源:华商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晋商 中国 建筑 专题研究
-
描述:一部《大红灯笼高高挂》使山西乔家大院一朝成名,也让我们不得不对山西商人由衷地赞叹。踏入晋中大地,那独具特色的宅院、建筑、票号遗址,以及深蕴地方文化的晋剧,都为这地处黄河中游的山西大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就是在这么一个贫瘠的山区,却蕴育了一帮在中国商史上独树一帜的商人。二百年前,当美国还是一片荒凉的大陆时,晋商的商号已经遍布全国各大城市、水陆码头,甚至远至俄国的西伯利亚和莫斯科、朝鲜的平壤、日本的东京及南洋各地。他们凭的是艰辛,凭的是智慧,在商务往来中,以道行、道德、信
-
简论“晋商”的内部机制
-
作者:
赵汝泳 来源:理论探索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晋商 中国 建筑 专题研究
-
描述:简论“晋商”的内部机制
-
文明的空间联系:大运河、新安江和徽杭古道构建的徽商文化线路
-
作者:
冬冰 张益 谢青桐 来源: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文化线路遗产的科学保护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文化专题研究 徽商文化 社会价值 市场分析
-
描述:本文介绍了徽商文化的具体线路及其文化意义。指出新安江是徽商文化线路的起点,新安文化影响下市场的地理转移路径为徽州-杭州-扬州,新安文化由于大运河的融入,由“伐”转“征”。
-
叶永盛与徽商
-
作者:
李斐斐 来源: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文化专题研究 徽商文化 社会价值 市场分析
-
描述:叶永盛,字子沐,号玉成,安徽泾县人。他出身贫寒,自幼打柴为生,后得乡人资助而入学,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考中进士,曾任江西、浙江、云南等地巡按御史多年,史载其“在垣九年,疏数十上,直声振中外”。他一生建树颇多,如惩豪吏、兴水利、减赋税等,特别是他对商业的支持、对商人的同情颇值得后人注意。叶永盛生活的万历中后期是我国封建商品经济繁荣的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业已出现并缓慢发展,但商人作为“四民之末”的地位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商业仍被视为“末业”。在这种大环境
-
家族企业的快速发展与徽商陷阱的预防
-
作者:
张尔升 来源:第四届创业与家族企业国际研讨会(ISEFB'08)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文化专题研究 徽商文化 社会价值 市场分析
-
描述:徽商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家族企业的典型代表,在我国明清时期兴盛400余年,到清代末期在内外因此交织作用下,走向衰落,出现令人遗憾的“徽商陷阱”,当前,我国家族企业发展十分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发展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家族企业同样存在徽商陷阱的隐患,为了预防徽商陷阱,必须借鉴历史经验,当前着重要做的工作是优化企业外部环境,重塑企业伦理,以此促进我国家族企业的健康发展。
-
徽商的和谐理念与实践
-
作者:
方利山 来源: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文化专题研究 徽商文化 社会价值 市场分析
-
描述:中国人从“和”而来。为了追求和实现“和而不同”其乐融融的理想社会,中华民族先人千百年来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中华儒学有丰富的和的思想智慧。宋明以来兴盛的徽商“贾而好儒”, 他们不仅仅是“以儒术饰贾事”,而且是在努力把经商做生意作为进行儒学道德自我完善、实现人生价值、完成生命终极关怀的一种手段。徽商对于儒学中关于“和”的思想,心仰之、躬行之,有许多精彩的议论和出色的实践。清代侨居于扬州从事两淮盐务的大徽商汪应庚,富比王侯却不是一般唯利是图的守财奴,其人史载对社会公益奉献巨大,为人“处心积虑,常以汲汲济人利物为心”, “济人利物”,努力使自己的人生对别人、对社会、对生存的世界有好处,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和谐理
-
明清徽商参与地方水利事业初探
-
作者:
季坤 来源: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文化专题研究 徽商文化 社会价值 市场分析
-
描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因而十分重视水利。在重农思想的指导下,作为政府职能之一的水利事业,一贯是历朝中央和地方统治机构关注并付诸实践的重要举措。尤其对地方政府,国家往往将水利的兴修和地方官的政绩联系起来。但是,明清以后,地方水利的举办渐渐从完全的政府主导行为过渡到乡绅、士绅筹办再到后来富商大贾在实际操作中起较大的作用。本文就以徽商为例,试对徽商参与地方水利事业的原因、操作、以及契机等进行探讨、分析。明清以来,徽商大力倡导并主动参与了不少地方水利的兴修。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其一, 为造福地方百姓。多年来旱涝两灾给农业带来巨大损害,水利的兴修与耕作田地为生的百姓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