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下的中俄关系
-
作者:
雷建锋 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俄关系 欧亚经济联盟 “丝绸之路经济带”
-
描述:中俄两国已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双边政治与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形成地区命运共同体,对发展两国经济关系、巩固两国政治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二者对接的实现需要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合作以提供物质保证,建立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自贸区是重要的经济基础。中国应利用已有的多边合作机制和人文交流机制,减少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对中国的疑虑,夯实民意基础。中国稳健的经济活力是实现二者对接的根本保证。
-
“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中国-格鲁吉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研究
-
作者:
包艳 崔日明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格鲁吉亚 自由贸易区 中国 “丝绸之路经济带”
-
描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在这一背景下,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第一个正式启动的自由贸易区——中国-格鲁吉亚自由贸易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中国-格鲁吉亚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战略意义和基础进行分析,提出了中国-格鲁吉亚自由贸易区将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和示范效应,将有助于畅通中欧运输通道、拓展中国企业在欧盟等国的市场、进一步巩固和促进中格经贸关系和提升中格两国在多领域的合作水平。
-
图书史学研究价值与出版的现实意义 ——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
作者:
陈泯利 来源:出版广角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
-
描述:彼得·弗兰科潘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一书,以“丝绸之路”为中心,从多个角度阐释“丝绸之路”所涉地带的历史发展及其对世界的重要影响。作为一部全新视角下的历史巨著,该书的出版发行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
白贸协定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A-vW引力模型
-
作者:暂无 来源:经济经纬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
-
描述:白贸协定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A-vW引力模型
-
基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国际航运网络演化
-
作者:
王列辉 朱艳 来源:地理学报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空间格局 枢纽 航运网络 中国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描述:枢纽度模型、复杂网络方法以及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等分析工具,重点分析了中国与"海丝之路"沿线国家的航运网络空间格局。研究表明:(1)国际航运网络特征:1995-2015年中国与"海丝之路"沿线国家
-
“海湖庄园会晤”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战略的新思考
-
作者:
陈江波 来源: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海湖庄园会晤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中美关系
-
描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在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并寻求国内经济转型发展新动力的背景下提出的,具有全面升级我国外贸水平、维护在南亚地区战略安全的经济与政治双重战略意义。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总统进行“海湖庄园会晤”,明确提出欢迎美国参与“一带一路”框架内合作,并建立起了高级别对话机制,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转折点。此后美国派代表团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显现了会晤的初步成果,中美关系步入了新起点。新形势下,协同推进“21世纪海上丝路”与“中美双边投资协定”,“以经促政”淡化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加强建设中美多层次沟通机制,开启全球治理的世界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新高度、新意义。
-
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基建关联产业出口潜力实证研究*
-
作者:
孙泽生 潘莉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面板引力模型 出口潜力 基建关联产业 “丝绸之路经济带”
-
描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依托,基建关联产业则是中国的优势产业。本文纳入沿线国地理、制度和“一带一路”响应等因素,利用面板引力模型实证估计中国对20个“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基建关联产业的出口潜力。研究发现:中国和沿线国的经济增长、地缘相近、贸易开放度以及沿线国对“一带一路”响应都显著促进中国的基建关联产业出口,自贸区和亚欧大陆桥等因素则表现出对中国基建关联产业出口的替代效应。中国对俄罗斯、伊朗、沙特阿拉伯、印度和阿联酋等国基建关联产业的出口潜力较大;2018-2022年间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基建关联产业出口增长空间超过430亿美元,其中钢铁和金属所占份额最大。
-
“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下的合作实践研究——以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合作为例
-
作者:
张程锦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战略 太平洋岛国
-
描述:太平洋岛国是中国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下的重要国家,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后中国外交理论在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外交实践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双方存在着广泛的政治、经济和人文合作基础,二者互为战略需求是双方能够进行战略对接的根本原因。双方战略对接的挑战既来自于太平洋岛国内部,又源于大国战略竞争的风险。未来中国应在双边层次上细化对岛国的研究,找准对接领域,实现双边互利互补;在地区层次上强化和提升现有合作机制,增强中国的地区影响力,同时重视地区支点国家的培育;在全球层次上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给予太平洋岛国大力支持,同时协调好与其他域外大国的关系。
-
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建设
-
作者:
曲雯嘉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互联互通建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
-
描述:“一带一路”倡仪,是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和东盟时提出的。“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建设的需要。我国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过程中会遇到大国竞争、与合作国岛屿争端、中国企业水土不服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国应该加强综合实力建设,构建全亚洲的安全框架。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枢纽港优化选择
-
作者:
袁莉琳 季鹏 来源:经济地理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海运航线 枢纽港 复杂网络理论 一带一路 区位优化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贸易距离
-
描述:由中国发起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为沿线区域港口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复杂网络理论对海上丝绸之路航运网络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发现当前的港航网络结构存在区域化、整体性较脆弱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文章基于运输成本最小化原则,综合考虑国家间贸易流量、货种结构、区域企业联系及安全地缘环境等因素,利用O’Kelly的枢纽区位优化方法,对沿线区域的枢纽港口进行了优化选择,分别为:中国的广州港、深圳港,东南亚的新加坡,南亚的科伦坡、瓜达尔港,西亚北非的吉达港和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塞得港,构成沿线区域港口联动发展的“骨架”。并提出通过优化航线网络、明确港口功能定位、整合港口资源、加快境外港口投资等措施,促进航运网络的均衡与可持续发展,畅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的贸易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