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商地名丛话(汾阳)
-
作者:
田树茂 田中义 来源: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西通志》 孝柳铁路 莫斯科 恰克图 交通枢纽 杏花村 空心钢球 明清时期 吕梁地区 汾酒集团公司
-
描述:春秋属晋 ,战国属赵。秦置兹氏县 (今城西南 15华里巩村 ) ,属太原郡。魏黄初二年(2 2 1)移今洽 ,为西河郡治。西晋改隰城县 ,为西河国治。北魏兼汾洲治 ,北齐为南朔州治 ,北周为介州治
-
商界重镇 悠悠往昔——写在《晋商兴衰史》出版之际
-
作者:
郭正忠 来源:民主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兴衰史 出版 梁启超 山西票号 山西商人 费孝通 历史评价 电视剧 明清晋商 余秋雨
-
描述:近些年来,以商人为题材的作品日益增多。从电视剧《昌晋源票号》,到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从余秋雨的散文《抱愧山西》,到费孝通的随笔《晋商的理财文化》。围绕山西商人的话题,渐趋热烈。由各地赶往祁县、太谷和平遥观光的游客,也骤然显得拥挤起
-
学习晋商推动我省乡镇企业再上一个台阶
-
作者:
李廷威 来源:文史研究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兴衰史 出版 梁启超 山西票号 山西商人 费孝通 历史评价 电视剧 明清晋商 余秋雨
-
描述:学习晋商推动我省乡镇企业再上一个台阶
-
魏晋南北朝:丝绸之路的拓展
-
作者:暂无 来源:理财(收藏)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域 东西方贸易 北魏孝文帝 洛阳 魏晋南北朝 丝绸之路 使节 安置
-
描述: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建魏,定都洛阳,历经曹魏、西晋和北魏,洛阳再次成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尤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洛阳与西域诸国的关系更为密切,这一时期东西方贸易十分活跃,奔忙于西域与洛阳之间的胡
-
《玄奘西行》 民族器乐中的丝绸之路
-
作者:
何艳珊 来源:视界观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域 东西方贸易 北魏孝文帝 洛阳 魏晋南北朝 丝绸之路 使节 安置
-
描述:大型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由中央民族乐团策划创作、青年作曲家姜莹担任作曲、编剧和总导演,是继《印象国乐》、《又见国乐》之后,由中央民族乐团推出的又一力作。《玄奘西行》以唐代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故事为线索,展现了丝绸之路上各地区、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以及不畏艰险、执著进取的民族精神,因此该剧讲述的不仅是玄奘的西行史,也体现出独特的文化追求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下共同发展、共享繁
-
全球社会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作者:
麻国庆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全球社会 海上丝绸之路 费孝通 环南中国海
-
描述:以费孝通先生“全球社会”理念为基点,立足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传统与当下,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心是“丝绸”,是物,是经济,但整体上看,尤其是站在历史的维度上来看,核心是文化的交流、互通
-
全球社会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作者:
麻国庆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全球社会 海上丝绸之路 费孝通 环南中国海
-
描述:以费孝通先生“全球社会”理念为基点,立足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传统与当下,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心是“丝绸”,是物,是经济,但整体上看,尤其是站在历史的维度上来看,核心是文化的交流、互通
-
魏晋南北朝:丝绸之路的拓展
-
作者:暂无 来源:理财(收藏)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域 东西方贸易 北魏孝文帝 洛阳 魏晋南北朝 丝绸之路 使节 安置
-
描述: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建魏,定都洛阳,历经曹魏、西晋和北魏,洛阳再次成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尤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洛阳与西域诸国的关系更为密切,这一时期东西方贸易十分活跃,奔忙于西域与洛阳之间的胡
-
处在四条道路的交叉路口:丝绸之路的音乐视角
-
作者:
张伯瑜 来源:人民音乐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木卡姆 凉州贤孝 临夏花儿 交叉路口 民间音乐 音乐研究 武威市凉州区 西安鼓乐 音乐舞蹈 中国音乐
-
描述:丝绸之路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在音乐研究上也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区域。经过采风,在了解了丝绸之路沿线的历史遗迹和存活的音乐品种之后,也引发了对丝绸之路音乐内涵的思考。在音乐的视域下,丝绸之路的意义何在?可以说,这是研究有关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前提,也是我们思考区域音乐研究的可行之路。对此,本文提出了音乐视域下丝绸之路的四个方向,即:地域的、历史的、文化的和现实的多
-
中國的割股奉親:絲綢之路的舶來品?
-
作者:
南愷時 劉朔 普慧 申麗霞 来源:中国俗文化研究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睒子 割股奉親 須阇提 孝道 《本生经》故事
-
描述:在傳統的中國儒家觀念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輕易傷害。但在唐代卻出現了一種孝道的新形式——割股奉親,並逐漸演變成一個習俗。這個看似與儒家傳統相違背的習俗很明顯受了佛教故事的影響,尤其是《本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