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徽商的经济交换形式
作者: 梁德阔  来源:经济问题探索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徽商  互惠  再分配  市场交换  经济交换形式 
描述:文章从经济人类学的实体主义视角探讨徽商的三种经济交换形式,指出徽商原始资本积累主要靠市场交换获得,一旦富裕后,互惠和再分配占据了支配地位并嵌合在封建社会关系之中,脱离不了封建商人的性质。从而说明对前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现象分析不应用现在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来解释,而应从社会文化内在逻辑去剖析,方能认识其真正的本质。
演绎现代徽商传奇
作者:暂无 来源:今日中国论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徽商  互惠  再分配  市场交换  经济交换形式 
描述:演绎现代徽商传奇
三十年的寻觅 三百年的徽商
作者: 钟加琴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徽商  互惠  再分配  市场交换  经济交换形式 
描述: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自1981年起,出于对本土文化的热爱,足迹踏遍皖南山区的古宅村落,抢救性地征集收藏了一批古徽州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的代表性木雕,题材涉及文学、戏曲、人物故事等。有人说“徽州木雕雕不离儒,儒不离雕,雕儒合一,可谓入木三分”,体现了中国是“礼仪之邦”的思想。近三十年来的不懈寻觅,今天部分藏品正在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中展出。 一、徽州木雕的人文背景 徽州木雕与徽商兴衰相伴随,徽州古建筑及徽州木雕的文化现象,是发生在徽商的背景下。因徽州地区的地理限制,不可能营造像北方的豪门大宅,而只能在典雅、工艺、奇巧上另辟蹊径,这就为民间雕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明清时期徽州人多地少,加上朝廷制度“凡庶民,不得施重拱藻井及五色文采为饰”,“凡庶民家不得超过三间五架”,因此腰缠万贯的徽商,不惜重金在自家的宅子里,着重华丽奢侈的雕饰。古宅上的雕刻艺术已经被古代徽州人提升为一种精神追求和文化品位,同时也把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渗入到匠人的作品中。 从徽商经济背景看,可以说,徽州建筑中众多精致的木雕都是徽商用金子银子堆成的,因此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如“郭子仪上寿图”和“九世同居图”就不知要耗费多少工匠的时日和心血,但徽商人家不在乎多少,只在乎雕工的技艺水平,故有“千工万匠”之称,这满足了一些徽商大户的炫耀露富的心理
古建三绝的徽商足迹
作者: 朱小阳  来源:徽商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徽商  互惠  再分配  市场交换  经济交换形式 
描述:兴建建筑是需要大笔资金的,徽商们对徽州建筑大量投入的资金就是徽派建筑形成的前提条件。明人谢肇潮云:“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特别是在长三角地区,徽商的活动最为频繁。徽商经商成功之后乐于回老家大兴土木,他们修祠堂、建宅邸、修园林、竖牌坊,这些在徽州人看来,都是光宗耀祖、荣显乡里的大事,几百年时间过去了,黄金白银早已散尽,而这些建筑却留给了后世。至今仍保存着的众多徽派古建筑中最能代表徽派建筑特色和艺术的莫过于“古建三绝”,即散落在徽州地区的——古民居、古祠堂和古牌坊。 古建三绝 明洪武二十六年定制规定:“凡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有斗拱,饰彩色。”而随着明清市场经济的发展,民间很多地方都已经突破礼制的规定,徽州商人“盛宫室、美衣服、侈饮食、拥赵女”,徽商们在徽州老家的民居建筑上更是出手阔气,使得一些民居气派非凡。现存于黟县宏村清末著名盐商汪定贵的故居——承志堂有着“民间故宫”之称,是一座保存完整的大型古民居建筑,可以说是一个代表性徽商民居。据说,汪在建造此屋时,仅用于木雕表层装饰贴金,就用了百两黄金! 徽州民居中的马头墙、商字门、四水归堂都是徽派民居的特色,而这些也都是与徽商有关。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