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联系网络的定量测度
日期:2016.01.01 点击数:0

【类型】学位论文

【题名】“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联系网络的定量测度

【作者】 王娜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定量测度 局部网络 贸易联系网络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年度】2016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摘要】自古以来,丝绸之路就是连接东西方商贸、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交通要道,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提出后,这一区域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合作的基础与潜力。贸易领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与发展所涉及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间通过贸易活动构成相互联系的网络,市场潜力巨大,因此有必要采用网络分析的新兴视角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系统进行解读,从国家间关系的角度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联系网络的结构及演化规律等做出基础性的描述与解释。本文是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问题的实证研究。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复杂网络与社会网络的分析方法,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上25个相互关联的节点国家组成局部贸易网络系统对2003-2013年11年间的贸易网络系统进行测度。文章在宏观层次上分析了网络的结构以及演化规律,在微观层次上分析了各个国家在网络中的位置以及相互关系,能够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间贸易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同时为复杂经济学、地缘政治学等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研究表明,网络整体贸易额在11年间显著上升,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其他国家具有不平等的经济依赖度;成为其他国家首位贸易对象国的主要有中国、俄罗斯、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网络中国家间的贸易联系日益紧密,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不同国家的贸易影响力在空间上呈现“中间低,两头高”的态势,即空间上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两端的中国、俄罗斯以及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在网络中具有更强的经济影响力,而位于中部的中亚、西亚等国家在网络中排名较后。贸易网络呈现异质性特征,但贸易流量的多元化是发展趋势,网络以2010年为界存在两种混合类型。网络划分为4个凝聚子群,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中国由非核心国家成长为核心国家,在网络中的地位提升十分明显。进口比重网络反映了不同国家对其他国家进口贸易的影响或依赖程度,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在网络中具有核心地位。加入美国、日本后的网络表明美国、日本在网络中具有较大影响力,中国与美国始终位于网络核心位置。采用QAP回归方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所选自变量,即国家间的经济(GDP、人均GDP)差异、地理位置(地理距离、共同边界)差异、制度距离、文化(共同语言)差异对原贸易网络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GDP差值矩阵变量,而殖民关系变量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部分变量的符号与原假设不一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网络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