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徽商的重教兴学之风
日期:2010.01.01 点击数:3

【类型】期刊

【题名】明清徽商的重教兴学之风

【关键词】 茶馆 徽商 市民 负责人 碧螺春茶 老字号 江南春 苏州

【期刊名】都市家教(上)

【摘要】明清徽商的最显著特色就是“贾而好儒”,他们在经营获利之后,积极资助桑梓和经商之地的文教事业。 首先是在经商之地创建了很多的商人书院。如杭州崇文、汉口紫阳等书院,杭州崇文书院创立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由徽商汪文演、蒋恩等捐资创办。位于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孤山之麓。徽商子弟在此就读,虽居异乡,“犹之土著也”。由于前来就读的人数较多,而书院的房舍有限,于是书院便将上课之所搬到了西湖上的船舫,人们将这种授课方式形象地称为“舫会”。众徽商子弟与教授、山长等在美丽的画舫之上读书会文,不亦乐乎。崇文书院距离杭州内城较远,学生就读多有不便,在清朝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由时任两浙盐运司的高熊征买下了凤山门内的馨如坊,建成紫阳别墅,以方便商人子弟就学。紫阳书院的开办费,以及其后一段时期的经常岁费,都出自当时在杭取得商籍的徽商们的慷慨捐输。其中徽商汪鸣瑞不仅斥巨资兴建紫阳书院,书院建成后,他还独立延师课士,岁费千金,二十年如一日。汉口紫阳书院始建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也叫新安、汉江书院。它兼具徽商会馆、书院功能于一身。相较于杭州的两个书院,汉口紫阳书院的教育体系更为完整,如启秀书屋主张“勤功课”等,是对徽商子弟进行初级教育的机构;而六水讲堂、兼山丽泽、主敬堂等则是徽籍学者、士人及经师弟子等“朝夕讲肄之所”,是对徽商子弟进行高等教育的机构。

【年份】2010

【期号】第3期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