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遗背景下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研究
-
作者:
沈阳 燕海鸣 来源:中国文化遗产 年份: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世界遗产申报 “一带一路”倡议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史迹
-
描述:"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个复合的交通体系,在形态上则呈现为以重要港口为基础,由连接各港口的众多航线交织而形成的海路网络。以港口为核心,包含了重要航海基础设施、海上贸易品的生产设施及贸易和人文交流活动相关产物在内的整个广阔区域,成为构成海上丝绸之路整体形态最重要的"节点片区"。"节点片区"在物资、技术、人口、购买力等方面为跨板块的航行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支撑和保障,同时它们也是这些交流的物化见证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在世界遗产的框架下,这些"交流活跃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独特价值最重要、最典型的载体。已经开展的中国"海丝"史迹的前期研究,对象包括9个城市的30余处遗存,基本涵盖了国际认可的丝绸之路遗产三个构成分类的内容,对"海丝"突出普遍价值有实质性、科学的、可清晰界定和辨识的贡献,其研究成果对当今世界的发展也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
丝绸之路与麦积山石窟的营建
-
作者:
项一峰 来源:中国文化遗产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营建 丝绸之路 麦积山石窟 佛教传入
-
描述:发源于印度的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与中国故有的文化艺术碰撞、交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并产生了众多的佛教石窟寺,麦积山石窟是其中著名的石窟之一,它在丝绸之路佛教文化艺术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对丝绸之路开通、印度佛教经像的传入及中国造像艺术、麦积山石窟佛教传入与历代营建、丝绸之路与麦积山石窟营造相关的几个重要人物等进行了论述,侧重丝绸之路佛教文化艺术传播弘扬与麦积山石窟开创和历代营建。
-
南方丝绸之路的变迁与保护
-
作者:
杜韵红 来源:文化遗产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帮文化 线性文化遗产 茶马古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南方丝绸之路
-
描述:南方丝绸之路是本土文化与多种外来文化碰撞融合,和谐共生,催生出全新的和而不同的复合文化。千百年来,南方丝绸之路一直贯穿着西南民族居住区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赶马人、商人和外国使臣要横跨不同区域,接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的族群,各种文化的碰撞不仅异常激烈,而且包容和谐,形成了彩云之南多元文化异彩纷呈的现象。从南方丝路沿线文化的变迁发展的过程来看,无论其文化形态如何变化,而其文化内核始终不变,因此成为丝路文化精神。全球化趋势一方面加速了文化上的互动交往,另一方面刺激着文化的民族自觉。探索丝路文化的有序保护与合理利用是当代文化的应尽职责,当前最迫切的保护措施是加强丝路文化的调查、研究和评估,开发利用必须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
-
丝绸之路(南亚段)跨国系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化遗产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国际保护 西安市 丝绸之路 南亚 申报 世界文化遗产 学术研讨会
-
描述:丝绸之路(南亚段)跨国系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9月4—5号在西安成功举行,会议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中国国家文物局、西安市人民政府支持。各地区
-
大唐西市:产业路上的文化担当
-
作者:暂无 来源:文化月刊(文化遗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文环境 文化传承 大唐西市 保护 遗址环境
-
描述:大唐西市:产业路上的文化担当
-
“嘉惠士林”的清代扬州盐商
-
作者:
朱宗宙 来源:中国文化遗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人 人文景观 清代 扬州盐商 性灵派 士林 袁枚 自然风光
-
描述:清代性灵派诗人袁枚对扬州情有独钟,眷恋扬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常来扬州冶游一番,探亲访友,赋诗作文。他在《扬州游马氏玲珑山馆吊秋玉主人》诗中称:“山馆玲珑水石清,邗江此处最著名。
-
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艺术特点
-
作者:暂无 来源:文化月刊(文化遗产)(上旬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面阔 南阳盆地 山陕会馆 抬梁式 所建 春秋楼 药王殿 虚实对比 光绪年间 地方特色
-
描述: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艺术特点
-
李家大院 深沟里的晋商大院
-
作者:
李军 樊永福 来源:中国文化遗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家族 四合院 晋商 院落 李家大院 装饰艺术 李氏 建筑群 二十年 建筑理念
-
描述:在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有一座中西合璧、古色古香的晋商大院,因院主人姓李,今天的人们便称它为李家大院。它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现存古院落11组,房屋290间,大院布局错落有致,规模宏大。建筑理念中西结合、南北融
-
明清晋商建筑经典
-
作者:
梁菊秀 来源:中国文化遗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活条件 科学依据 晋商 明清 迷信色彩 文化现象 建筑群
-
描述:年前,旧石器时代的早、中、晚期,中华民族的远古先民便在这里栖息、繁衍、劳动、生活,创造了在人类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丁村文化”。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丁村居民又在这块宝地上创造了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精美的木雕
-
文明的空间联系:大运河、新安江和徽杭古道构建的徽商文化线路
-
作者:
冬冰 张益 谢青桐 来源: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文化线路遗产的科学保护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文化专题研究 徽商文化 社会价值 市场分析
-
描述:本文介绍了徽商文化的具体线路及其文化意义。指出新安江是徽商文化线路的起点,新安文化影响下市场的地理转移路径为徽州-杭州-扬州,新安文化由于大运河的融入,由“伐”转“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