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山西会馆

多伦山西会馆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由山西籍商人集资兴建,原名伏魔宫·又称关帝庙,是当年晋商在多伦地区聚会、娱乐、议事的场所。当时为内蒙古地区唯一的外省会馆,遂被称为"塞外商埠"。该会馆有房间百余间,主要建筑有大山门、大戏楼、下宿、二山门、三过殿、东西长廊、耳房、正大殿等。 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溯源

会馆简介

山西会馆是多伦保存比较好的清代古建筑,于乾隆10年(1745年)由山西籍商人集资兴建,至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原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现存只剩下一半,但基本属于中轴建筑。

旅蒙商

说起山西会馆,必然要谈到旅蒙商。旅蒙商早在17世纪就出现了,它源于康熙皇帝平定葛尔丹时的随军贸易。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在康熙帝征讨葛尔丹行经蒙古草原时,允许各部、各旗沿途向清军出售马、牛、羊、骆驼等物。由理藩院另设一营,商人在营中贸易。清朝军队每营派一名官员,专司贸易之事。随军贸易的商人,从蒙古各旗收购和从内地贩运物品,以供应军需为主。后来,随军贸易渐渐扩大到了清朝驻蒙古地区的驻军中。他们除了给部队包办粮草、贩运马匹和供应一些其他物品外,还和当地王公贵族、牧民进行贸易,这就是旅蒙商的前身。

建馆起因

多伦会盟后,清政府对多伦旅蒙商十分重视,并给予很多优惠政策,再加上草原贸易利润丰厚,直隶、山西、陕西、山东等地的商人蜂拥而至,尤其随着汇宗寺、善因寺两座喇嘛教寺院的兴建而日益昌盛,多伦在不到60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一座典型的旅蒙商城、蒙古地区贸易都会。旅蒙商人把内地大量的绫罗绸缎、铁木瓷器、药材香料、日用百货、茶叶烟草等运到多伦,销往内、外蒙古各旗,又将草原上的绒毛、皮张、盐碱土特产等汇集多伦,然后销往中国各地。旅蒙商事业如日中天,多伦城人口最多时达18万,注册商号4000余家。在当时,有所谓十大粮商、八大银号、五大烧锅、两大当铺之说。随着贸易越做越大,相同地区实力较强的商人先后在多伦商业城建起了自己的聚会场所,也就是后来的会馆。

折叠编辑本段会馆规模

区域划分

山西会馆座北朝南,大致可分为住宿休闲区、娱乐区、商会议事区和关帝庙。

会馆大戏楼:

会馆大戏楼是会馆的一座"明星"建筑。这座大戏楼全由方形条石砌成,大戏楼恰好是一个"凸"字型。台上有粗粗的明柱支撑着戏楼的前半部分,楼顶四角鸟嘴似的正檐斜刺苍穹。前面大横梁上悬挂两面明镜,在台下找准位置观看,可映出数里外的善因寺。整体上看,大戏楼结构精巧,气势雄伟。据考古学家介绍,采用这种建筑结构形成的,在中国仅有两座。会馆的娱乐区就主要以这座大戏楼为中心。每年的五月十三开台唱戏,一直唱到秋后天凉,到六月十五多伦庙会期间会馆内的演出活动达到高潮,正月十五由会唱戏的商人在台上唱坐腔戏(不化妆,坐着唱)。自娱自乐,天气好时,连唱数日。所唱剧种主要是山西邦子。

商务议事区

商务议事区平时并不开放,只有重要商业议事活动才可使用。议事厅内所举行的最重要的会议就是正月十五的议事日。这一天所预示的就是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将要开始,多伦的一千多户山西商号的负责人都要到会馆参加会议,以几十名会董为中心,在议事厅总结过去一年山西各商号的经营状况,决定新一年山西商号的经营策略等。赏罚分明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经营出色的商号要给予奖励,经营不好或违规商号要罚戏若干场,这样,会馆一年内请戏班子的费用自然就有了着落。这一招着实不错,不仅起到了惩罚的作用,而且宣传了山西商人。会议最终形成决议,然后向在外院听戏的其它众多家商号宣读议事结果,新的一年商业活动也就正式开始了。

关帝庙

关帝庙正殿中间位置供奉着关羽的塑像,东侧是怀抱宝剑关羽塑像,手掌印信的关平,西侧是手扶青龙偃月刀的周仓。关帝庙正殿内的雕梁画栋,已历经200多年风雨,但颜色依然鲜艳,在内蒙地区属于保存比较好的彩绘,具有很高科学研究价值。关帝庙东配殿内的墙壁故事画,也是会馆内的一绝,整个墙壁所描绘的是三国里的重要故事片段,以关羽一生的业绩为主线,桃园结义、夜观春秋、大破黄巾、应有尽有。每一幅画的注角上都标有商号赞助的银两数目,钱多画面大,钱少画面小,既体现了关羽的忠义诚信,又透露出了商人斤斤计较的心境。每个月的初一、初五、十五是山西商人进香的日子,这三天里,关帝庙里烟雾缭绕,热闹非凡。

为什么会馆要供奉关羽呢?原因有二。其一,关羽是东汉末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境内)人,故而,山西商人视其为同乡,格外亲近。当然,第二个才是主要缘由:会馆又名"伏魔宫",意在供奉山西英豪关羽,道教尊关羽为伏魔大帝,求其保佑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大家知道,关羽在三国以后,形象不断被美化和神化,进而成为唯一一个被佛、道、儒三家共同推崇和供奉的神,在华夏大地上占据了很高的地位。山西商人不仅因这一点而自豪,而且把关羽视为"信"与"义"的化身,一则是对同行的要求,二则向人们表明诚信待客,决不作无"义"之事。因为商人的供奉与推崇,关羽也就成了财神爷的化身了。于是,在商务性会馆里,有财神爷关羽的塑像自在情理之中了。

折叠编辑本段建筑特色

建筑布局

位于内蒙古多伦县境内的"山西会馆"是乾隆十年(1745年)由实力雄厚的山西籍商人集资兴建的,在当时可谓规模宏大。会馆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由四进院落组成,有牌坊5座、大山门、下宿、大戏楼、钟鼓楼各一座及二山门、配殿、东西长廊、东西厢房、耳房、正大殿等。大牌楼高达数丈,东西两侧各有小牌楼一座,雕梁画柱,颇为壮观。大山门俗称"过马殿",两侧立有泥塑彩绘战马,侧立马僮。西侧高大的拱形门上书有"晋者胜地"四个字。出山门是大戏楼,坐南朝北,高约3丈多。戏台由两根大红明柱支撑,台前横梁挂一匾上书"水镜台"三字。后堂悬挂一匾上书"紫金东来",戏楼北面二山门上方挂一匾书有"千秋俎豆"。门前两根大旗杆下雄居一对大石狮子,形态十分逼真。沿过殿出厅就是正大殿,正大殿是祭奉关公的主殿,两侧厢房墙壁上绘有三国人物故事画。殿内三座泥塑像,中间端坐关羽,左右关平、周仓,气势威猛。关公像前有香案,聚宝箱,里面撒满零钱,是拜谒祈福的人们对关老先生的敬意吧!

建筑装饰

会馆临街座北朝南,一大座庙宇式过厅正门伏魔宫牌楼,门的正南数十丈外有一高大牌楼,东西两侧街上各有一些稍小的小脾楼,牌楼雕梁画栋,颇为壮观。朱红大门上几排茶碗口大小的铁钉漆成黑色,一对浑铁大门环下倒扣着大锣似的铜饰,大门两侧廊檐下由五尺高的木栅栏围住两块丈高石碑,上面刻满方寸楷书文字阐明建馆宗旨,时间和出资人。过厅门楼内两侧各有一泥塑彩绘战马,大似真马,马侧各有一马幢侍立,塑马栩栩如生,牵之欲出。门厅两旁各有两间厢房,两厢房之西有一高大便门,拱形门楣上四个阳文大字"晋境胜地"。穿过门洞,一四合独院,院虽不大但很严整,这也许是为刚从山西上来的老乡提供的住宿地方。站在这个小院的门前,其实已置身于山西会馆占地约一半的戏场里了。一座朝南坐北的大戏楼高约三丈,底座全由长方条石砌成。呈"凸"字型,高约八尺,突出部分是台口,台上很粗很大的明柱支撑着戏楼的前半部,楼顶四角鸟啄似的飞檐斜刺天穹。其中一角悬挂一镜,面向西北,可以映出数里外的善因寺。楼脊一铜物(大概是避雷装置)经极光照射熠熠发光,戏楼气势雄伟,结构精巧。

戏场南是前殿,殿前对称竖立着两根笔直的独木大旗杆。它的顶端有一个大铜帽,底部由两片内园外方的六尺高的大石条构成。大石底座将旗杆紧紧夹住外有两道沉重的大铁圈死死箍牢。任凭狂风呼啸,毫不动摇。旗杆内侧雄踞着一对大石狮,其一口中石球可滚动,但可动不可取。整个会馆几乎大大小小几十处建筑无不绘有精美的彩色图案。图案均以三国人物故事为主,兼有花卉山水。

前殿两旁各一阁楼,左置钟,右置鼓,亦称钟鼓楼。钟楼及旗杆钟有一人高,两围多粗,其声宏亮清越,十几里外均能听到,穿过前殿是一过厅,厅后是正殿。前殿与过厅之间、过厅正殿之间两侧都是回廊,回廊没有栏杆,回廊一例是一排排的厢房,殿院正中有一高大铜炉,下圆上方,顶部似楼阁,所谓方形实为六棱形,炉身刻有文字,铜炉精美之极。殿内,有三座泥塑。正中端座三国著名人物关羽,身着战袍,左边是怀抱宝剑,全身披甲的关平,右边是手扶青龙侣月刀的周仓,关平气态安详,年轻英武。周仓两目圆睁,气势威猛。关羽的面容被涂成金色。关羽死后被封为关帝,因而被奉为神灵。会馆供奉关羽是因为他是蒲州人(山西),因此会馆亦称关帝庙。殿外廊下有一块九尺高的石碑,外罩一层铜皮,故称铜皮石碑。碑文清晰可见,碑头是浮雕的二龙戏珠。正殿左右各有一处院落,东院是全馆唯一没铺石板的地方。院落与正殿围墙之间有一通道,尽头有一小便门,便门内有两棵参天古杨,约两围粗细。会馆今昔

历次修葺

"清嘉庆十二年、道光二年及民国初进行过重修,多伦县人民政府自一九九九年开始进行全面修复。

2008年,来自北京的山西商人钱小虎到多伦寻访晋商会馆,"看到破败不堪的山西会馆,当即拍板出资修缮",对晋商会馆颇有研究的曹培红主持修复工程。2010年,耗资千万修缮一新的多伦山西会馆重新开始接待游人。会馆通过丰富的展品陈列,再现了当年晋商会馆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