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漂陕西会馆

在唐河县第二高中的校园内,现存有一座古建 筑,坐北朝南,保存完整的有一座大殿、东西配殿、东廊房和铁旗杆。大殿坐立在2米高台上,两层楼房。一楼六根明柱支撑上层重量。柱围3尺有余,基石上方下 园,各方均有浮雕图案。殿中供关羽塑像,由关平、周仓护卫。关羽左手捻须,右手持书双目微闭,有一番将军气概。关平眉目清秀,怀抱印、旗,周仓暴眼圆瞪, 张口呲牙,手持青龙偃月刀,令人胆寒。两山墙壁画为“二十四孝图”,栩栩如生。上层楼为花格窗棂,倚门俯瞰,可览全镇,远望可见泗州塔。脊檩上写有“大清 道光贰拾壹年岁次辛丑四月二十六日   丑时竖柱上梁”,可知大殿建成于1842年,距今166年。配殿略低于大殿,也是两层楼,屋面为灰色筒瓦砌成,更突 出了大殿的雄姿。大殿前20米甬道两侧分竖铁旗杆各一尊。 这就是唐河有名的省级保护文物(1987年确定)——源潭陕西会馆(又称关帝庙)。 
    
铁旗杆用生铁铸成,六棱柱型,高约15米,底座有生铁铸狮子各一尊,背驮旗杆,昂首翘头虎视眈眈。中间有俩铁人环抱旗杆相视默语,给后人留下了“铁旗杆两 搂粗”的典故。再往上有祥龙缠绕,最顶端各置旗斗,因旗杆高耸,现在还流传一个故事:三地客商在客店偶遇,各自吹牛,唐河城的客人说:“唐河城里有座塔, 离天只有一丈八”,源潭人说:“源潭街里铁旗杆,离天只有一笤杆”,赊店人说:“赊店街里春秋楼,半截钻到天里头”。这个故事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山陕会馆的 宏伟。西边旗杆上铸有“大清乾隆发次辛丑菊月初一吉立”,东边旗杆铸有“陕西同州府韩城县木厂弟子:正兴、金升、兴盛、万利、世兴、增盛、长发、聚盛、大 川好公立”。到现在,源潭还有一个以此命名的特产---铁旗蒸酒。 
据老人们讲,源潭山陕会馆有两进院,大门下有戏楼,下有甬道,二层台阁,明柱挑角翘檐大三间。两旁分别建有东“晨钟”、西“暮鼓”楼,均为二 层方形四柱楼阁,屋面光顶上竖琉璃圆体刹顶,青黄相间,熠熠生辉。楼内分悬钟、鼓。钟为生铁铸成,高1.5米,直径1米,毁于1958年大炼钢铁中。 1972年,钟楼、鼓楼、戏楼被拆。源潭山陕会馆的变迁,见证了源潭发展的历史

会馆是漂泊者的暂栖之地,记录着一段段让陕西人回味的往事。明清时期,在商界叱咤风云的 陕晋商人名扬四海,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源潭就是清代商贾 “茶叶之路”的重要中转站。镇西唐河源出于乌城北七峰山的黑龙泉,那时唐河船只重重停泊,人可沿船而到彼岸。往来船只上行可达赊店、方城,后因赊店人嫉 妒,为截留船只,发展商业,拦河修石桥一座,船只受阻,不能上行。方城绅士怒而化铁汁铸成巨型大锅,用杉木穿串,堵塞了河源黑龙泉。水位顿落,船只从此不 能行至赊店,源潭成为河运终点。为各种商品的集散地,商贾倍增,百业发达。商号店铺甚多,经营者大部分为陕西商人,主要从事布匹、山货和日杂等生意。到光 绪年间,源潭的店铺达到三四十家,有时店铺达到百余家。解放初,源潭有商铺300多户,清代初中叶正是陕商大规模进入之时,他们把湖南等地的茶叶运送至北 部,但更多的陕商只是小本经营,大部分从事杂货铺、当铺和饮食等行业。乾隆年间,随着商号的增加,在陕商的倡议下修建了陕西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