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山陕会馆

在新中国成立前,在全国各地有一种民间自发的商旅交流、劳务输出、提供保护的他乡行业组织形式,它便是会馆。现如今,许多经过世事沧桑幸存下来的会馆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记载着他乡出门人的乡愁。

 现在年纪七十岁以上的陇西北关老人,对昔日的陇西山陕会馆应该仍然记忆犹新。陇西山陕会馆位于今天的北关什字北侧,巩昌镇卫生院对面南侧,现已变迁为酒店、马路。陇西山陕会馆是出门离家来陇西的山西、陕西商旅、相公在陇西北关正街自发建立起来的聚会场所,地基占地大约呈二亩左右的正方形,可容纳千余人休闲观戏。会馆建筑采用二层回廊阁楼式板门板窗厢房环绕四周而建的封闭覆穹形式构造建筑,内部雕梁画栋,起脊瓦兽,四周上下厢房供往来常住商旅寄宿,二楼回廊连通便利交往之余供欣赏戏曲,会馆内部西侧另建一丈余高的抱厦作为戏台,供夜晚秦腔演出使用,中间设置长条躺椅供临时驻足客商观戏,由于四周厢房阁楼环绕封闭,穹顶亦密盖覆瓦,馆内冬暖夏凉,风雨不浸,食宿极为方便,往来客商天天满员,夜夜有戏,十分热闹。会馆大门坐西朝东,镶嵌在二层阁楼正中,青砖砌蹲,青瓦覆檐,两扇木质大门高达一丈有余,扇面简朴无华,庄重沉练,门外座置两座巨形铁狮蹲踞守门,铁狮两侧各分置一块旗杆石,分别立树山陕会馆标识旗帜。

北关正街同春堂大药房的主人便是山陕会馆的常客与热心联络人。同春堂大药房是分别从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周原镇和渭南市华阴县华阴镇走出来的相公邓昆山(1914-1999)和郎中杜守刚(1895-1960)在陇西北关正街文昌宫东面租赁房东车某临街院落创办的中医药私人诊所。杜守刚是大药房的主治中医师,医术精深,药到病除,远近闻名。解放后公私合营,同春堂大药房归并到城关中心卫生院,房屋资产亦收归国有,临街铺面由房管所重租留作杜守刚一家居住,杜守刚随之也成为城关中心卫生院的主治中医师,1960年腊月在去通安驿、马河乡出诊后,不幸因饥饿困顿致病,徙步沿铁路返回云田北站,翻过火焰山保昌楼,傍晚回到县城北关头天门附近时病倒洋沟,被路人抬回同春堂寓所于次日清晨病逝,一介名医自此殒失。邓昆山与杜守刚命运一样,15岁只身出门离家,徙步来陇西创业谋生当相公并自学识文断字,后与杜守刚合伙开办同春堂中医诊所,负责抓药取药计帐采购,生意兴隆,两家生活平安。陇海铁路通车后始回家探亲,其父已逝,其母因长期思子心切泣致双目失明,不久亦病逝。返回陇西后,随着公私合营被安置在城关中心卫生院药房工作,原同春堂大药房院落东房由房管所重租给其留作寓所居家,1984年12月以70岁在陇西县医院退休,1999年9月以85岁高龄病逝于北关正街同春堂寓所,遗孀闫某2009年2月以88岁高龄病逝于东郊寓所。杜守刚与邓昆山由于职业与命运的关系,成为姻亲连襟,皆娶文峰镇尉家店何家城门闫氏姊妹为妻,两家关系极好,杜守刚病逝后,由邓昆山安葬在西郊安家山二坪,且每年清明扫墓致祭直至自己病逝。杜守刚病逝后,因生活所迫,其妻儿家属回迁陕西华阴镇农村老家居住生活,2009年3月杜守刚遗孀闫某以91岁高龄病逝于华阴镇。

曾经的陇西山陕会馆随着时代与社会变迁消失了,但其承载的那份心灵乡愁与人文气息却是令现代人难以忘怀的江湖岁月。